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风从海上来 | “展品”变“商品”,“进博好物”有了线下专柜

2020-11-17 15:05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1月17日讯 今年9月,南半球的冬天刚刚过去,海拔2000多米的秘鲁安第斯山区,奥斯瓦尔多大叔一家正密集赶工一批羊驼玩偶;11月初,这批名为“Warmpaca” (意即“温暖的羊驼”)的羊驼毛织品,准时亮相第三届进博会;而今,进博会刚过,已经有200多个不同颜色、不同型号的羊驼毛编织包、编织围巾,在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以下简称“虹桥品汇”)有了自己的线下专柜,且消费者络绎不绝。

这是一只“羊驼”的进博记,而讲述这则故事的,则是虹桥品汇4号美妆亲子馆“Warmpaca”专柜的负责人马玉霞,她是把秘鲁文化带到中国的合伙人之一。今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她跟自己的合作伙伴仍然坚持“三刷”进博会,订单额也从第一届进博会的20万元增长到600万元左右。“我们是白手起家,靠进博会打开了局面,而虹桥品汇则给了我们一个把‘展品’变‘商品’的绝佳平台。”马玉霞说。

“展品”变“商品”,小羊驼只是一个缩影。在很多展商看来,随着进博会溢出效应日益明显,这条链路正变得越来越短。

11月17日,记者在离“四叶草”咫尺之遥的虹桥品汇各展示馆看到,进博会同款产品在这里琳琅满目,不同的是,这些“展品”已被贴上售价标签,变成了“商品”。上海虹桥国际进口商品展销有限公司总经理蔡军介绍,截至目前,有来自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200家企业的1800多个品牌、15000多种商品亮相虹桥品汇,其中进博参展商达到70余家,进博会商品占总商品数的70%以上。

“作为承接放大进博会溢出效应的主平台,虹桥品汇精心打造的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采购商变贸易商‘6天+365天’的良性生态圈正在逐渐形成。”专业实训干部尚达江说,“而生态圈的形成,则离不开进口政策的持续创新。”

比利时国宴冰激凌生产商希博思集团旗下的品牌“遇喜”,今年首次来到中国市场,这种含奶量达到50%以上的冰激凌,消费者是否认可?遇喜(上海)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梁小秋心怀忐忑。得益于虹桥品汇B型保税仓的落地,品牌选择“两条腿走路”:产品进入保税仓后,一部分进行前店销售,提前寻找经销商,另一部分则将参加进博会,进行“中国首秀”。经过一个多月的新品测试,消费者十分认可,让品牌找准了发力点。

梁小秋口中所说的B型保税仓,是进口贸易模式创新的积极尝试。“在虹桥品汇,展商可以依托保税物流中心和品汇平台,实现保展互转,并以保税展示展销的模式和跨境电商模式,很方便地实现‘展品变商品’和前店后仓,真正实现线上、线下、保税仓联动,承接进博会溢出效应最大化。”专业实训干部邵京伟说。

构建进口政策创新的试验田,创新仍在延续。记者了解到,不久前,海关总署发布《海关支持2020年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便利措施》,提出“支持保税展示展销常态化”以及“支持跨境电商业务,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可以更大能级实现展转销。上海市也发布了《关于支持虹桥进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的政策意见》,对入驻虹桥品汇,开展进出口商品贸易、数字贸易、服务贸易及海外技术贸易的入驻企业,给予三年“租金扶持、运营扶持、财税扶持”的专属政策支持,全力助推虹桥品汇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打造进口商品集散地、上海购物新地标。

“产业发展,规划先行。在虹桥机场综保区和进博会主展馆之间规划预留进口商品展示区,通过引进东方国际和绿地等企业,打造虹桥品汇和绿地全球商品贸易港等项目,实现了机场保税、进博会保税展示销售等功能有机串联、融合发展,进口商品展示展销通道就此打开,这对启用在即的胶东国际机场和青岛市主要展会、展馆均有借鉴意义。”专业实训干部夏鹏说,“同时,进口政策的持续创新,也为优化营商环境,吸引品牌聚集提供了不竭动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沪记者 胡相洋)

责任编辑:荣潇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