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上午,青岛大学教授侍锦在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中华传统工具设计价值传承与创新人才培训》中主讲《器·物——谈工具之美》课程,项目负责人朱宏轩教授主持。
侍锦,青岛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青大锦绣非遗研究中心主任,山东非遗年度人物,青岛市手工艺协会执行主席,青大民间工艺美学馆负责人。主持国家级、省市社科项目10余项。《民间美术》获批国家一流课程。专著《中国印染纹样文化研究》人民出版社出版。《教育引领、文化赋能—“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范式》获第五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三馆融合·多元阅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传播高校新模式》 获第六届山东省文化创新奖。
在本次课程中,侍锦提出了器与物关系的思考,以实物教学的方式展开教学。
侍锦从河北蔚县剪纸和剪纸工具切入,提出工具和作品的关系,引申出工匠文化的价值意义,具体从“器而不舍,器以载道,格物致知”三方面展开。通过展示墨斗、圆形验粮器、糯谷收割器等传统工具实物,引导学员们理解工具之美和器物之美,同时深入探讨了工具背后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内涵。
以器物之心,品生活之美。通过深入浅出地讲解,学员们重新审视器与物的关系。侍锦提出,设计应贴近生活内核,通过对器物的设计传递对生活的思考,好的设计之美是随生活所需而产生,隐藏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引起人们共鸣的美。
下午14时,侍锦和朱宏轩带领学员乘车来到青大民间工艺美学馆进行实地参观学习。侍锦为大家详细讲解了博物馆的各种展品,以及展品背后的民风民俗。
参观结束后,侍锦带来主题为“课程筑基、双创育人、多元一体”高校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课程的分享。该课程以国家一流课程《民间美术》为依托,分享了关于怎么上、如何上的教学方法的探索,以“博物馆+课程+体验+学术+创意+市场”的业态组合,打造“馆物结合”的沉浸式教学环境的20年发展历程;同时,强调要调研市场,整合资源。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实践。侍锦认为赛事既是检验教学的平台,也是改进提升教学的平台。在课程教学方面,美术学院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在科研方面,整个团队坚持田野考察,获取真实客观第一手资料。同时,团队积极进行社会服务,走进企业,为双创打下坚实基础。
侍锦强调,每一节课都在育人育才,每一节课都要讲好中国故事。作为教师,要认真履行这一使命,努力培养学生的品德、能力和素质,同时讲好中国故事,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学员们纷纷表示收获颇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