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有时和困顿有着不解之缘。1962年,约瑟夫·海勒忧心忡忡地坐在小火岛一幢屋子的平台上,他当时从事撰写广告之类的工作,感到索然无味。他的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销量较为稳定,每星期能卖800本到2000本,但这并没有让他赚到很多钱,因为这本书始终没有登上《纽约时报》畅销书榜。海勒要养活妻子和两个孩子。他靠教书补贴家用,在大学创作班开课时他就告诉学生:一个作家即使把他写出来的每个字都发表了,也绝对需要其他收入来补贴生活,一般来说无非是通过教书或者跟有钱人结婚来弥补。
约翰·欧文也靠教书赚钱糊口。在他写前4本书的那些年里,教书是一种既体面又不太耗费时间的谋生方式。但授課和做教练还是让他感到不满,并不是因为他不喜欢授课或者做教练,而是因为那样一来,他就没时间写作了。他说:“赚到足够的钱,让自己可以专职写作,由此带来的一大好处,就是我可以一天写上12小时了。”
威廉·斯泰伦同情那种赚钱不多,因而生活不够舒适的作家,他指的是舒适,而非不必要的奢侈,因为他本人就不时深陷严重的贫困之中。他认为,在美国,作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写,只要不触及违法或者色情的题材。同样,在美国,作家也不见得就会挨饿,很少有作家在经济上困顿到无法正常写作的地步。他说:“事实上,一些年轻作家——而且是不错的作家——都快成百万富翁了。”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曾经有过一段非常穷的日子,为了填饱肚子,她必须对钱小心在意。但她的贫穷和真正的贫穷不一样,她认为当她身在其中时,还是有方向感的,并未被真正困住。她很小的时候就开设了银行账户,并学习如何使用它。她说:“我知道我必须保持经济独立,而且我一直如此。钱对女人很重要,因为当你在经济上依赖一个人的时候,你的想法改变之大会让你自己大吃一惊。真的,任何人都不例外。”(作家和钱 | 读者在线阅读 石衣摘自《三联生活周刊》2018年第36期,123RF供图)
责任编辑:杨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