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谁来拯救爸妈的朋友圈?老年人“朋友圈”虚假信息泛滥,专家称陪伴是决绝良方


最近一段时间,早报常青树热线接到多位市民打来的电话,反映网络传播的“科普文章”对老年人像“神”一样的存在。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越来越多的“银发族”学会通过网络获取资讯、进行沟通。但由于对信息缺乏足够的分析辨别能力,他们时常被网络谣言误导,成为谣言传播的“易感人群”。

老爸对“养生小妙招”深信不疑

市民杨女士告诉记者,她的爸爸每天都会定时向全家微信群里转发“科普文章”。我爸总会把手机看到的 “养生小妙招”“科普文章”等一个字不落地读完,并且有时还会做笔记,然后把文章转载到我们家庭群里,要全家每个人都认真阅读。 “网上说喝了酸奶就不能吃冻柿子,在我爸看来这就是类似于砒霜类的药物。我和老公一个生物系毕业,一个化学系毕业,对老爸转发的这些“科普文章”多半会“一笑而过”。有一次我跟老爸解释其实酸奶和柿子一起吃只是影响营养吸收,可我对老爸说了半天都不管用,在我爸心里,这些网络“科普”文章科学含量超过医生的话。

杨女士说,除了老爸的“自律”,她的老妈也是“网络小妙招”的忠实粉丝。有一次,老妈在孙女的床头放了几个柠檬,说是她从抖音上看到柠檬有助于睡眠,孩子能长得更高。杨女士本想反驳,但觉得无伤大雅也就没有过问。

父母成网络谣言的“二传手”

市民任女士告诉记者,有一次,她一边看手机一边走进厨房,正在厨房里做饭的老妈一下子把她推了出来,老妈坚决不让她带着手机进入厨房,说是容易爆炸。而这条信息的来源也是她老妈从手机里看到的。任女士在社区从事老年人服务工作多年。她发现,现在不少老年人都有智能手机,他们手机里订阅最多的,除了健康养生的内容,还有一些搞笑视频号或所谓的食品安全内容,其中不少是自媒体制作的,没有什么可信度。在她服务的老年微信群里,老人们经常转发一些耸人听闻的谣言,比如“飞机撒药治白蚁不能晒被子”“吃方便面会致癌”等。

市民方女士的妈妈平时比较注重健康养生,有一天她看到“西兰花可以抗癌,但需要生吃”这一消息,就真的给他们一家三口做了生吃西兰花这道菜。方女士说,她当时很困惑,因为生吃西兰花的口感真的是很难接受。后来她听老妈说是吃西兰花可以抗癌。方女士特意上网查了一下,发现网上有这种说法不假,但要达到普通人很难达到的摄入量才行。而方女士的妈妈看到的那篇文章,对西兰花摄入量一事却只字未提。 “赶紧转给亲朋好友”“赶紧转发让更多人知道”……“这是老人们转发的谣言文章惯用的套路。这些年轻人一看就很不靠谱的网络文章,老人们却信以为真并不断转发,不知不觉中成了谣言的二传手。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岛市总工会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专家陈值娥

陪伴是让老人远离网络谣言的最佳处方

为何老年人“朋友圈”更容易传播虚假信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青岛市总工会职工心理健康服务专家陈值娥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不可逆的生理原因。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的大脑功能逐渐退化,认知能力、规划决策复杂行为的能力、辨识能力明显下降。当“朋友圈”的同一虚假信息频繁出现,老年朋友就很难进行理性分析了,往往就会从不信到将信将疑再到最后的深信不疑,不知不觉地被“洗脑”,从众转发虚假信息。

其次是不能忽视的心理原因。老年人更关注饮食健康、保健养生的信息,这也反映了他们内在的恐惧,害怕生病、希望能过高质量的晚年生活,不给儿女添负担。所以对“朋友圈”中相关信息更容易相信并转发。另外,还有客观存在的社会原因。不少老人离开工作岗位后,处于相对封闭单一的生活状态,信息来源减少无法跟上“自媒体”时代的发展,将“朋友圈”相关信息等同于官方新闻报道,视为权威,不加辨别地传播了“朋友圈”的虚假新闻。

其实,老年人“朋友圈”更容易传播虚假信息的这一情况也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息——老年朋友渴望跟上社会的节奏,也需要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儿女们的陪伴与交流。(观海新闻/青岛早报 记者宋振涛)

责任编辑 李潇元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