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赋能青岛地铁高质量发展
■地铁成为城市中的一道流动风景线。
■风驰电掣的地铁为青岛注入了澎湃的活力。
一列飞驰的列车上,司机室空无一人。列车就像自带了“千里眼”“顺风耳”和“大脑”一样,完全能够自己“看”到前面的情况、“听”到后面发生的状况,自己“思考”如何运行……有没有想过,有一天,无人驾驶、自主运行的地铁列车会驶入你的生活?随着国家级示范项目——列车自主运行系统的创新应用,未来,青岛地铁6号线将让你身临其境,体验到智慧地铁带来的智慧和便捷。
这,仅仅是青岛地铁智慧矩阵中的一个缩影。对标国内外地铁的先进建设标准和理念,瞄准新一代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前沿科技,青岛地铁全面开启“智慧地铁”建设新篇章,将智慧元素融入建设、运营、维保等全生命周期,进一步赋能地铁高质量发展。以6号线的智慧维保为例,采用云平台打通数据通道,可减少各业务系统服务器配置10%、提高运维效率15%、提升资源利用率15%,并实现资源共享,为线网设计、建设、运营等业务提供卓越的支撑能力。未来,类似6号线这样的智能运维体系将成为青岛地铁的“标配”。
智能运维是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现代化发展的方向,是青岛地铁积极响应国家、省市交通强国战略部署的关键落地举措,更是青岛地铁面向未来加快智慧化转型的基石。2019年4月,青岛地铁运营分公司正式启动智能运维顶层规划,在集团统筹战略部署、各级逐层落实推进的运作模式下,目前,已明确了智能运维顶层规划、城轨云与6号线智慧地铁规划两项重要内容。
目前,青岛地铁已开通4条线,运营里程176公里,步入规模化成网运营时代。下个月,随着地铁1号线北段和8号线北段开通,运营里程将达到245公里,跻身国内地铁先进城市行列。智能运维工作的逐渐推广应用,不仅确保了青岛地铁行车组织安全高效和服务标准持续升级,更为全省智慧地铁建设贡献了青岛样板。2019年、2020年,青岛地铁运营分公司承担的“市轨道交通车辆智能检修机器人系统研发及应用”“青岛地铁轨道动态检测数据管理分析系统”“青岛地铁线路智能巡检机器人研究”等三项成果相继获得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立项。
展望未来,“十四五”精彩画卷即将铺展。在交通强国战略的指引下,为更好服务青岛城市发展战略,围绕青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攻势要求,青岛地铁将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更高视野更大格局长远谋划,加快构建建设、运营、开发、经营“四位一体”的发展生态圈,全面加快线路建设,构建起城市轨道交通骨干网络,做引领青岛高质量发展的城市运营商。“运营服务直面乘客,是最能展现青岛地铁企业形象的窗口。我们将始终把‘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运营工作的出发点,立足运营生产实际,逐步打造智慧服务,构建智慧化运营管理和服务体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提高运营调度、维护维修、安全保障和乘客服务的智慧化水平,使管理更高效、运营更安全、服务更优质。”青岛地铁集团副总经理、地铁运营分公司总经理张君表示。
站在国内城市轨道智能运维的新风口上,对标国内先进城市,青岛地铁已迈出奋力赶超的稳健步伐!
■青岛地铁智能调度系统让列车运行更准点。
向标杆看齐,筑牢智能运维发展根基
近年来,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快速发展,在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支撑和引领城市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统计,截至2020年9月30日,中国内地累计有41个城市开通城轨交通线路7141.55公里。
国内城市轨道交通飞速发展及客流量增加,也暴露了设备运行强度大、维保人员工作量增加、夜间维护窗口时间较短等一系列问题,对当前运营设备维保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智能运维逐渐成为行业发展的焦点,以人工检修为主的传统模式不断被颠覆。
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是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化和大数据等手段,在获取大量的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基础上,通过数据计算和深度挖掘,指导设备运用与维护、优化运营管理方式和管理成本,从而提升运营管理活动和促进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上海、广州等地的城市轨道交通企业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等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智能运维领域进行积极探索。
上海地铁是国内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的先行者。2018年,上海轨道交通车辆智能运维系统获批为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示范工程,2019年1月又被国家发改委批复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成为轨道交通行业国家示范工程。
要学,就要向最好的学!2019年8月,青岛地铁与上海申通地铁正式签订《青岛地铁智能运维专项规划咨询》协议。向行业标杆看齐,表明了青岛地铁在智能运维建设方面“筑牢发展根基,稳步推进落实”的战略思维和坚定决心。2020年6月初规划报告完成编制,并于6月19日顺利通过专家验收评审,成为行业内率先完成顶层规划的单位之一。
这一高点定位的规划充分结合交通强国战略的政策要求、行业智慧城轨技术指引及青岛地铁发展战略与痛点,以“科学、合理、适用”为原则进行编制,形成了“1135N”(1个统一平台、1个线网级管控系统、3类维保业务系统、5大专业运维系统、N项智能设备)的智能运维架构。整部规划在注重技术层面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聚焦运营管理、生产组织、设备运维的转型升级路径,针对性地从维修业务策划、用户群组分析、生产组织优化等方面进行“量身设计”,力争解决平台使用、权限分配、故障维修流程等切实问题,推动新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智能运维系统为地铁安全准点运行奠定了基础。
启动城轨云及智慧地铁设计规划
城轨云是智慧城轨发展的基础平台与技术底座,也是城市轨道交通未来的发展方向,可实现各线路、各专业资源的共享,以及线网统一运维管理与安全管控,在降低资源利用效率和大数据融合等方面具有巨大价值。作为融合发展的技术手段,近年来,业界对于城轨云的价值和它所带来的场景化应用充满期待。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武汉等已运营线网规模较庞大的城市以及呼和浩特、太原等新兴地铁建设城市纷纷部署和推动城轨云建设。
青岛地铁也在积极探索城轨云。根据青岛地铁总体战略和发展规划,结合智慧地铁的发展趋势,今年,青岛地铁运营分公司开展了城轨云顶层设计规划,力争2021年6月份完成。按照设想,青岛地铁城轨云将统筹梳理网络化业务功能、智慧地铁建设重点和管理体系,制定集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一体的具有青岛特色的网络化顶层规划蓝图,实现在功能、业务、管理和资源融合基础上的智慧地铁业务总体规划,指导集团级和线路级系统的建设。结合最新的技术以及国内网络化运营的建设经验,规划既适用于已建线路又满足未来线路建设需要的青岛地铁顶层平台技术架构、技术路线、分步实施策略等总体方案,包含但不限于内部管理、安全生产、外部服务等业务范畴。
在智慧地铁规划方面,青岛地铁将结合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的智慧化、智能化城轨云顶层设计规划及智慧地铁咨询服务用户需求书,从“智慧建设、智慧运行、智慧运维”等方面建设智慧地铁。
在实施推进路径上,在建线路将开展智能化建设与规划线路智能化设计,既有线路将开展智能化科研试点。
按照“行业引领、创新融合”的原则,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6号线将全力打造智慧地铁建设样板。开发智慧建设、智慧运行、智慧维保三类智慧应用,具备状态感知、分析诊断、智能决策、精准执行和自主学习五大智慧功能。在信息化与自动化融合的基础上,构建智能感知、智能联动的能力,用数据驱动安全、效率、效益和服务的提升,打造智慧地铁 1.0。
在建线路将开展智能化建设试点。结合青岛地铁发展需求及新技术应用情况,按照“成熟先上、个别试点”的原则,确定车辆、供电、信号、站台门、电扶梯、大数据中心及AFC系统多线路中心等8项先期建设项目。
运营线路将启动智能化标准试点。近两年,青岛地铁在科研领域,将研发方向重点着眼于智能化、自主化、数字化项目研究,以“科技兴企、科技助产”为目标,公司统筹、引导创新,在车辆、供电、电扶梯、轨道等专业开展了智能化科研试点,如车辆轨旁综合检测系统、线路智能巡检机器人、供电交直流屏蓄电池在线管理装置等共计10余项。同时,正在开展客流监测、智慧安检、智慧仓储等方面的研究。通过不断总结试点效果,形成建设标准,实现以点带面的发展。
■智能化安检手段使现场违禁品检出率大大提升。
在智慧城轨窗口期,青岛地铁谋求更大作为
“十三五”即将收官,“十四五”将开启。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将是交通强国建设的第一个五年时期,城轨交通作为“新基建”与交通强国的重要系统,也将迎来智慧城轨突破瓶颈、快速发展的窗口期与机遇期。
特别是在今年疫情防控的大背景下,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在不同领域涌现出了大量的应用实例,并取得了良好效果。如:武汉火神山、雷神山的数字工地,全国普及的健康码与疫情追踪,智慧医疗、物资智能配送等。城市轨道交通行业作为公共交通服务单位和自身劳动密集型企业,智慧化、信息化、数字化也必然成为发展趋势。
乘势而上,聚势而强。在即将到来的“十四五”时期,青岛地铁将紧紧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抢抓青岛“新基建”提速的机遇,将“为乘客提供更加安全、高效、便捷和舒适的优质服务”作为根本目标,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城轨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统筹好智能化、信息化等新技术应用与运营现代化服务体系转型升级的关系,逐步打造现代化城轨交通体系,加快自身智慧化转型,助力青岛智慧城市建设。
青岛地铁将着力推进城轨智能化、信息化建设,逐步打造现代化城轨运输体系。积极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及新型基础设施相关政策要求,推进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设备设施检测/监测、安检消防管理、客运服务、运输组织、运营管理等方面的智能化技术应用与信息化手段赋能。智慧化赋能方面,结合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等技术,推动全自动运行系统、设备设施实时监测、辅助维保类新型装备等的全面推广应用。逐步实现自动化、无人化,取代现有的“人海”运作与维保模式,最终达到智能运作和精准维修的目标。实现信息化管理方面,结合新技术变革与重大卫生疫情防控需求,推动运营、生产、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资产全生命周期管理,推进流程化、无纸化,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深入挖掘资产数据价值,对资产进行主动式风险监管,提升资产使用效率、提高资产的使用寿命,深度融合BIM模型、物联网、移动应用等技术赋能运维业务,提供基于实时数据的可视化监测与海量历史数据的劣化预警等基础设施健康度管理功能,形成集成化、移动化的运维业务管理,建立可视化应急预案。
在“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契合城轨设备设施国产化应用提速的行业发展趋势,青岛地铁将更加重视城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国产化应用,借助行业协会、产业协会等机构,统筹政、产、学、研、用相关单位的力量,推动国产化研制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形成“研发—制造—使用—评估—研发”的良性循环发展生态。同时,积极推进以提质增效为目标的自主化创新与“原始”创新,加强重大创新领域战略研判和前瞻部署,推进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建设,完善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
随着城轨轨道交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进程,设备设施运转数据价值性将不断提升,如何充分发挥大数据作用也成为一个重要课题。青岛地铁将加强产业内的数据共享能力,重视数据安全治理。一是加强产业内数据内循环能力,建立健全行业数据共享机制,充分发挥数据价值,形成“研发—制造—使用—评估—研发”的良性循环发展生态;二是重视数据安全,以法律法规、技术手段保障数据规范使用,做大数据使用可追溯。尤其注重加强对涉及乘客个人隐私数据的安全风险防范。
站在未来看现在,随着交通强国战略的实施,各种交通运输体系必将加快互联互通,乘客的出行便利性将大幅提升。面对这一发展趋势,青岛地铁将持续助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四网融合”,加强城轨交通与铁路、公交、航空等其他运输资源的优化配置、运力匹配和联动调度,为构建复合型城市交通体系贡献力量,加快实现便捷换乘,适应乘客通勤需求,完善城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更好地适应都市圈和城市群发展新要求,让城轨便利惠及城市周边市民,增强幸福感。同时,加快推进基于信用数据、出行数据的个性化服务新模式,建立基于乘客信用体系的安全验证体系,探索人检、物检、票检快速化、无感化技术应用与推广,推进无感过闸、人票同检新模式研究;利用大数据技术借电商、短视频的信息精准推送模式,建立乘客个性化服务模型,实现出行信息、行车调整、应急信息等的精准发布与推送,提升服务的人性化品质。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