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观海快评 | 技术可以跑得很快,但不要忘了“数字鸿沟”那边的人

近日,湖北宜昌一老人因不会使用手机支付,用现金交医保被拒;前不久,四川华西口腔医院取消现场挂号,有老年人在医院门口大喊“你们不能把我们拒之门外啊”。这一件件,一桩桩的报道,无不将舆论引向数字鸿沟问题。事实上,不仅老年人,还有一些因身体残疾(如视障)、教育和技术限制等因素而无法使用互联网的人,也面临着网络社会生活中的种种不便。

疫情期间,为避免人员聚集,日常买菜、缴纳水电费、取快递等很多事,都需要通过“扫一扫”或通过五花八门的App来完成;上网课成了学生们的一种常态,但对于部分偏远地区的学生,“脱网”“半脱网”却是常态,网课似乎成了他们接受教育的阻碍;为加快复工复产而开发并投入使用的健康码,也没能逃过设备壁垒,那些没有或者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甚至手机恰巧没电的人都被被拦在了地铁、商场及火车站的门外。

据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我国非网民规模为4.96亿;使用技能缺乏、文化程度限制和年龄因素是他们不上网的主要原因。而今年年初的七省支付领域数字鸿沟问题的抽样调查显示,未使用电子支付的人群主要为老年人,低学历、低收入、农村及退休人群。所以,新技术的接入与使用并不是属于全体公民的,总有一部分人是网络无法触达的,于是随着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他们成了网络社会中“数字弱势群体”,在技术快速发展的洪流中逐渐被抛弃。而这群人,就真的只能被抛弃吗?

有人说,时代的发展总归是要抛弃一些人的。但还是应该留下一些路径,给“鸿沟”那边的人留点空间。技术可以跑得很快,但不要忘了“数字鸿沟”那边的人。

除了技术、设备接入的鸿沟,“数字歧视”也让更多的弱势群体失去主动学习的意愿,没办法迈出数字化的第一步,更谈不上寻求社会的支持和帮助融入网络社会。他们最终因为不会使用的尴尬而“落荒而逃”,成为被数字化“隔离”的一群人。但如果有人有途径“拉”他们一把,那何乐而不为呢?

比如,广东乐从镇、社区开设老人手机培训班,通过社工手把手、一对一的教学,让老人们学会使用智能手机,融入网络,丰富生活;杭州一女孩通过制作图文并茂的“微信使用说明书”,教会外婆使用微信。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数字反哺”的方式,带动自己身边的数字弱势群体积极学习,主动融入这个网络社会。

当然,鼓励学习和包容与支持只是弥合数字鸿沟的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要消除技术冷感,传递社会温情。如果能从技术上提供给这些人“专门”的服务,更直接更有温度。像华为、小米等品牌的手机推出“简易模式”,更简单的布局、更大的图表字体以及更高的音量。除此之外越来越多的手机具备盲人模式和口述影像的功能,众多APP也推出语言朗读功能,这些技术的使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视障人士利用手机“收听”信息、满足需求。可以说,技术也没有完全抛弃数字弱势群体。

再看华西口腔医院“取消现场挂号”,不难发现这其实是个“乌龙”事件,医院其实考虑到了部分老人的不便,拥有较完备的线下导医措施。但当那位老人在医院门口喊出“你们不能把我们拒之门外啊”时,我们应该清醒地告诉自己:我们做得还不够。

(本文系“青岛市首届高校评论大赛”参赛作品 文/中国海洋大学 学生 杨蕾)

责任编辑:李婧菲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