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这位校长没房子无财产,她带领的女高誓词撼人: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

2020-12-13 11:05 青岛日报社 / 观海新闻  

中宣部决定

授予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

党支部书记、校长张桂梅

时代楷模称号

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

张桂梅

一个无比响亮的名字

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

许多学生都亲切地叫她“张妈妈”

许多年前

一次次目睹贫困女生辍学悲剧

张桂梅心中萌生一个梦想

办一所免费高中

让大山女孩有书读

不被理解,甚至被挖苦、嘲笑

张桂梅始终没有放弃梦想

终于,她把别人眼中的不可能变为现实

2008年

全国第一所公办免费女子高中建成开学

12年间,这所学校让1804名女孩

考入大学,走出大山

张桂梅严以治学、脾气火爆

时常手举小喇叭,督促学生珍惜光阴

但严厉的背后

是她对大山女孩的殷殷期盼

和最深沉的爱

她没有房子、没有财产

十几年来一直住学生宿舍

63岁的她身患20多种疾病

每天早上起床,脚疼得不敢着地

但她仍咬牙坚持

每天陪伴学生晨读、上课、自习

她点亮了无数大山女孩的人生梦想

最让她欣慰的是

许多学生大学毕业后

选择回归大山

选择去最艰苦的岗位

学生们经常对她说

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红土高原一枝梅

——记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党总支书记、校长张桂梅

60多岁,本应该安享退休生活,她却在不停奔波、忙碌。每天清晨5点到夜里12点,人们都可以在校园里见到她匆忙的身影。她身患重疾,多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她曾是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县民族中学的优秀教师、华坪儿童福利院孩子们热爱的“妈妈”。2008年,在她的全力推动下,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级中学在滇西偏远的华坪县成立。她坚信,帮助一个女孩子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就是帮助了一个家庭。12年来,她是这所学校的掌门人。

传奇坎坷的人生、突出的贡献,使她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佳最美乡村教师”“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云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兴滇人才奖”等40多项荣誉称号。然而,这些荣誉未让她停止脚步,她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带领学校师生创造一个又一个不凡的成绩。

她是张桂梅,中国教育系统一个响亮的名字!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

1957年,张桂梅出生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一个满族家庭。临近高中毕业,母亲去世,张桂梅随支援边疆建设的姐姐来到云南。1977年,刚20岁的她在原中甸县林业局工作。

1990年,张桂梅调回丈夫的老家大理,夫妻二人同在喜洲镇一中工作,那是她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但好景不长,1996年,丈夫患胃癌去世,这个打击几乎使张桂梅丧失了生活的勇气。一年后,她决定离开这个令她触景生情、睹物思人的地方。

华坪——这座小县城接纳了她。

“如果我是一条小溪,就要流向沙漠,去滋润一片绿洲。”从此,张桂梅就如一条小溪,一步步流向山区,扎根民族贫困地区。这个过程,她越发感受到做好民族地区教育的重要。

张桂梅任教的华坪中心中学是当地条件相对较好的学校。正当她全身心投入工作以抚平心中的伤痛时,她感觉腹部疼痛,肚子也越来越大,像怀上了5个月的娃娃。到医院检查发现:肿瘤,需要手术治疗。

张桂梅痛苦极了,整整哭了一夜:“老天怎么就对我这样不公平?少年丧母、青年丧父、中年丧夫,难道还不允许我有一个健康之躯,为教育多做点事吗?”

但哭过以后,她作出的抉择却是,不能在节骨眼儿上把即将参加中考的学生扔下!

她把医院的检查结果揣进怀里,一边吃着止痛药,一边像常人一样工作,直到3个多月后把学生送进了中考考场,才向学校领导说明病情,住院切除了重达两公斤的肿瘤。

“常人无法想象她是怎样熬过疼痛这一关的——她腹腔的器官全都移位,肠子粘连贴在了后壁上。”医生要求张桂梅休息调养半年后才能工作。但术后24天,她就匆匆赶回华坪,来到新成立的民族中学任教。

来到华坪县民族中学后,张桂梅用整个身心呵护着学生,未痊愈的身体却在无休止的消耗中再次出现病症,肿瘤以极快的速度生长,她一次次地晕倒在讲台上。醒来后,她对哭成一片的学生说:“坚强些,老师不会死的,也不会离开你们!”张桂梅知道,是这些可爱的孩子给了她企盼,给了她生命的火花。1998年7月,把又一批学生送进中考考场后,张桂梅悄悄去做了第二次手术。

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张桂梅的身体愈加虚弱,疼痛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有时甚至晕倒。她尽量不让其他人知道,怕大家担心,完全是靠一把把的止疼药坚持。

乐观、漂亮的蚩绍虹是女子高中的毕业生,是张桂梅带着她读完了高中。她说:“‘老妈’是给我第二次生命的人。我现在最想做的事是能给‘老妈’买到一种吃了不再疼痛的药。”

“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没有任何其他条件”

到民族中学工作,张桂梅要面对的大多数是傈僳族、彝族等少数民族学生。学生们来自大山,家庭贫困,存在文化基础差、生活习惯不好等共性。张桂梅首先采取两条措施:一是整顿学生的生活、学习秩序;二是激励学生拼搏向上的精神。在她的耐心引导下,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学习都有了很大进步。

一个来自永兴乡的小姑娘,穿的衣服脏脏的,总是坐着发呆,学习成绩也不好,在她身上看不到一点少女的活泼与快乐。张桂梅与她促膝谈心。最后,小姑娘终于流着泪对她倾诉:“爸爸生病死了,妈妈一个人供我们兄弟姐妹生活,真不知今后怎么办!”张桂梅鼓励她要战胜困难,并翻箱倒柜找出衣服给小姑娘换上,又帮她交书费。小姑娘最后感动地说:“张老师,你就是我的妈妈!”

2003年,张桂梅还送走过一个特殊的班。这个班数学科曾经频繁更换教师,班风较差,有的学生转走了,有的学生回家不读书了,有些男孩子晚上还在网吧过夜,教师们都对这个班没有信心。临近中考时,学校安排张桂梅接这个班的语文和政治课,并担任班主任。张桂梅走上讲台时,孩子们欢呼了起来。看到孩子们那一双双期待的眼睛,张桂梅知道,学生们对她充满了信心。

她进山找回那些不读书的学生,但玩游戏机的学生管不住自己,晚上还是想跑出去玩。张桂梅就采取了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把行李搬进了男孩子的宿舍,和32个男孩子住在了一起。

早上6点,她叫孩子们起床做早操;晚上,她检查女生宿舍后又来到男生宿舍,一张床一张床地查点人数,清点够了才躺下。这时,她就和男孩子们用轻松的语气聊聊白天的事。时间差不多了,她就说声:“睡觉!”一段时间下来,男孩子们说,就像在家里一样,有个妈妈和我们住在一起。

可是,只有张桂梅自己才知道,住在男生宿舍里的那几个月是怎样熬过来的。那个季节每天气温都在30摄氏度以上,一到下午,张桂梅就不敢喝水,怕自己晚上起夜时有学生溜出去泡网吧。男孩们粗重的鼾声、梦话声和脚臭味常常使她睡不好觉。但第二天,她依然比学生起得早,和学生一起跑步,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她的辛劳没有白费,中考时,22名学生考到500分以上,这么好的成绩没有人敢想象。

因为营养跟不上,山里的孩子经常生病。张桂梅就每个月轮流带着学生出去改善生活。她告诉学生:“你们这个时候正在长身体,想吃什么就告诉我。”每次学生们都吃得很开心,直到有一天,学生们吃完饭,张桂梅去付账,有学生发现,张老师翻遍了所有的包才凑足了钱。学生们一下子明白了,泪水止不住地在眼眶里打转。因为他们知道,张老师每顿饭仅舍得吃一份小菜。

一名女生考上了高中,但想到自己一贫如洗的家,就没有了继续上学的勇气,一年后辍学打工。张桂梅知道后四处打听她的下落,最终找到她。看着张桂梅瘦弱无力的样子,这名女生抱着她哭了。张桂梅让她回校复读,此时离中考仅有3个月时间,重拾丢弃两年多的课本,女孩心里没有一点底。张桂梅让她住在自己的宿舍里,安心学习。

在张桂梅的鼓励、帮助下,这名女生最终考取了一所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后回到华坪县偏远的通达乡中学任教。她说,之所以选择这样一份工作,就是因为张桂梅。她要做一名像张桂梅一样的教师。

“教师的天职就是奉献,没有任何其他条件。”张桂梅爱学生,并不需要任何补偿。在她看来,她得到的比世上任何人都多。有一天,她同以往一样匆匆忙忙地赶到学校上课,发现教室讲桌上摆放了两个大蛋糕,只听全班同学齐声喊道:“祝张老师生日快乐!”许多教过的学生也来祝贺她的生日,并送上一张自制的贺卡,上面工整地写着:“桂子飘香,梅花御寒。祝妈妈生日快乐!”

张桂梅的心醉了。这是一份爱的回报!

“丈夫曾担心我的生活能力,但现在我撑起了一个大家庭”

1999年6月,华坪县要建一所孤儿院,投资方指定张桂梅出任院长。从2001年3月开始,张桂梅不拿一分报酬地干起了第二份职业——“华坪儿童福利院”院长,当上了54个孩子的“妈妈”。

刚当上“妈妈”,就难死了张桂梅。当时,来到福利院的孩子从两岁到12岁的都有,哭声震天,闹得左右邻居都睡不着觉。在每个孩子身上,张桂梅都发现了虱子。最糟糕的是,张桂梅根本听不懂孩子们说的方言。

那么多孩子在一起,争吵、打架成了家常便饭。有一天,张桂梅去山上家访,回来看到地上乱扔的木棒,分明是刚刚结束“战斗”的场面。她心里沉甸甸的:要不是把这些孩子集中养育,将来真不知道会是什么样子。一定要把他们教育好,给他们一个与其他孩子公平竞争的机会。

可是,改变孩子们多年养成的习惯是不容易的。有一个男孩,父亲死亡给他留下了阴影,使他幼小的心灵充满了偏执和仇恨。他常常用石头把卫生间堵死,一会儿又把拖把放在门上……学校的班主任发火了,把他送到张桂梅这个“家长”面前说,你去管吧!孩子一见张桂梅就哭了。张桂梅的心一下子热了:孩子真的把她当成了家长,用眼泪诉说他的委屈。张桂梅只说了一句:“跟我回家。”之后,这个孩子慢慢变好了。

张桂梅还带过一个一岁左右的幼儿,晚上需要抱着他睡。孩子特别依恋她,出来进去都要她背着、抱着,只要看见张桂梅就飞快地爬过来,抱住她的胳膊,用小脸擦来蹭去,一边还喊着妈妈,直到偎在她的身上睡着。张桂梅明白,孩子需要的是一个家,一个真正爱他、把他当作自己亲生孩子一样的妈妈。

渐渐地,孩子们长大了,成家立业了。张桂梅就像母亲一样,又高兴,又有操不完的心。

30岁的雷秋凤被张桂梅称为“大闺女”。2011年“大闺女”出嫁时,张桂梅在福利院专门布置了一间新房,请来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做见证人,风风光光地将“大闺女”嫁出了门。蚩绍虹2019年9月结婚。婚前,张桂梅还以妈妈的身份见了男方家长,向男方一家人说,这姑娘从小太苦了,请你们好好待她,不懂不会的多教教。童国伟是福利院最早结婚的男孩,张桂梅带着福利院的孩子把“新房”布置得喜气洋洋。她说,这里是孩子们永远的家!

张桂梅没有亲生的孩子,可19年间,她却当了136名孩子的“妈妈”。她说:“丈夫去世前曾担心我的生活能力,但现在我撑起了这样一个大家庭,让这些孩子都有了归属感。”令她骄傲的是,许多孩子都读了高中、上了大学,50多个孩子走上工作岗位,成了医生、教师、公务员、企业职工。

“为了山里女孩子走出贫困,吃什么苦我都心甘情愿”

在华坪的工作、生活经历,让张桂梅渐渐明白,许多孩子如果有一个有文化、有责任的母亲,就不会辍学,也不会成为孤儿。在民族中学、儿童福利院,张桂梅看到很多因缺失母爱让孩子陷入困苦的事例。

“何不办一所免费女子高中?”2002年,张桂梅萌生了在华坪创办一所女子高中的念头,并为这个在别人看来根本无法实现的梦想四处奔走。她向有关部门甚至走上街头向人们描述她梦想中的女子高中:女子高中应是一所充满爱的氛围的学校,从这里走出去的女孩应有健康的身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坚强的意志;从这里走出去的女孩将不再重复祖祖辈辈走过的路,她们将来的生活肯定会美好。

为了筹集办学资金,骄傲的张桂梅放下了全部的自尊。一次,她上一家企业寻求帮助,还未等她说完来意,公司领导就叫她赶快离开,甚至叫来了保安驱赶她,还有不少人跑来围观嘲笑。她说,当时她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为了山里女孩子走出贫困,吃什么苦我都心甘情愿。”执着的张桂梅没有放弃,她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重视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在2008年8月成为现实。9月1日,100名来自华坪、宁蒗、永胜的女孩子成为女子高中的首批学生。与其他高中不同的是,这是一所没有录取分数线,只要初中毕业、只要愿意读高中、只要是贫困家庭的女孩子,学校都无条件接收,而且接受的是全免费教育。

当时的办学条件十分艰苦。学校只有一栋综合楼,没有围墙、大门。为按时开学,张桂梅带着17名教职工一起清理垃圾。学生的床需要安装,张桂梅又带着教职工安装,铺上崭新的被褥,在每张床上挂上写有学生名字的吊牌。学生都是女孩子,安全如何保障?每间宿舍,张桂梅都安排一名女教师陪着学生,甚至陪着上厕所。

理想很美好,但现实很严峻。学生来自大山,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也不好,教学难度很大。地理教师张红琼说,这些学生都没学过地理,得从初中的课开始补。“女子高中的老师很辛苦,但张老师什么事都走在我们前面,我们没有理由叫苦。学生病了,她守着;学生闹矛盾,她亲自解决。比起张老师,我们的付出不算什么,她付出的是全部。”张红琼说。

傈僳族女孩蚩绍虹有个辛酸的童年。没有父母关爱的她靠帮邻里干活换取三餐或一点费用读完了小学、初中。女子高中的创办,使她有机会上高中。张桂梅把她安排在福利院,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高中毕业后,蚩绍虹考上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习珠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现在有了一份不错的工作。她与张桂梅结下了胜似母女的情感。她说:“你看到我现在阳光的样子,这都是‘老妈’给的!”

在张桂梅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的硬件条件得到不断改善,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创办12年毕业10届学生,综合排名始终保持全市第一,社会认同度不断提高。1800余名贫困女孩子在这里放飞了梦想、走进了大学。人们都说,这所学校“低进高出”的背后,离不开学生的苦读、教师的苦教,更离不开张桂梅不顾生死的奋斗。

“我们从事的是党的教育事业,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根本”

1998年,张桂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她身边的人都知道,她对党的忠诚、热爱是发自肺腑、嵌入灵魂的。

20多年来,张桂梅除了执着于教育事业外,还经常掏钱帮助群众治病、修路、建水窖,帮助群众协调纠纷、化解矛盾、发展产业。她常挂在嘴边一句话:共产党员就应该帮老百姓做事,群众有困难,就应该去管。这些年来,张桂梅将自己的工资、各级政府给她的奖金,甚至是大家筹集给她看病的100多万元全部捐给了华坪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社会事业。她个人没有任何财产,但她却说:“我什么都有,我心里有学校、有千千万万个孩子。”

华坪县女子高级中学创办之初,张桂梅面临的最大难题是教师不稳定的问题。她好不容易找来的17名教职工,9名教师相继离开,办学常陷入困境。但张桂梅发现,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她说:“战争年代,只要党员在阵地就会在。今天,只要我们党员在,就要守住这块教育扶贫的阵地。”

张桂梅提出了“革命传统立校,红色文化育人”教育理念。从此,她就带领党员一律佩戴党徽上班,每周重温一次入党誓词、唱一支革命歌曲、开展一次党的理论学习、观看一部革命经典影片并写一篇观后心得。一开始大家只是跟着做,但慢慢发生了变化,内心充满了力量。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走在前;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

韦堂芸,左脚骨折,拄着双拐坚持为学生上课;勾学华,婚礼当天上午还在学校忙碌;杨晓春,长期资助学生却从不说起……这样的事例在学校教职工中层出不穷。

陈法羽是女子高中的第二届毕业生,云南警官学院毕业后,她成为永胜县公安局三川派出所警察。她至今清楚记得,开学第一天,同学们就学唱“红米饭,南瓜汤”。唱完,张桂梅就语重心长地说,现在,我们学校的条件还很艰苦,但比起红军长征时吃草根、吃树皮已经不知道要好多少倍。我们要学习革命先辈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努力学习。

每届学生都像陈法羽一样接受红色教育,通过一起唱红歌、一起跳红色舞蹈、一起朗诵红色经典、一起重温入团誓词、一起观看红色电影等活动,让学生在红色氛围中,感受到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坚定共产主义信念。在红色教育的熏陶下,女子高中的孩子们展现出不一样的精气神。这使张桂梅感到特别高兴,她说,课间或是开展活动时,看着着装整齐、朝气蓬勃的女孩子别提有多高兴了。

周云丽大学毕业后考上一所中学教师岗位,听说母校紧缺数学教师就放弃正式编制,回女子高中当了一名代课教师。大学毕业后在上海打拼的黄付艳,在华坪遭遇水灾时,把自己积攒的钱首先捐给学校……爱在女子高中延续。

近几年,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在建设中,张桂梅始终把红色文化育人的氛围营造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学校的操场边一面墙上,与党旗、入党誓词并列着“共产党人顶天立地代代相传”的红色大字。张桂梅说:“我们从事的是党的教育事业,要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这一根本。我们就是要让共产党人顶天立地的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20多年来,张桂梅以“红梅傲雪,大爱无疆”的精神,帮助贫困山区孩子走出大山,托起无数家庭和学生“知识改变命运”的梦想,用初心和信仰书写着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忠诚一辈子、为民奉献一辈子、坚韧执着一辈子、于己克俭一辈子的高尚情怀。她就如一枝报春的红梅,带给贫困山区孩子们无限的希望,谱写着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无疆大爱。

(综合新华社、央视网、人民日报客户端、中国日报、中国教育报等)

责任编辑:杨海涛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