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风从海上来丨上海文创园区:向3.0版产业聚集城区化形态迭代

2020-12-14 16:33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12月14日讯 上海率全国之先盘活工业遗产的创举,始于全球文化创意产业方兴未艾的世纪之交。近20年间,大大小小的园区不断新生,迅速完成了从“1.0”租金模式到“2.0”融合公共服务社群化,再到“3.0”产业聚集城区化的形态迭代。到目前,符合上海市级标准的文创园区数量已达137家,入驻企业两万余家,创造总营收近5500亿元,正成为“上海文化”品牌新势力。

流淌城市血液的改革基因,让上海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先行者角色不遑他让。近日,第二批赴上海专业实训干部走进上海市委宣传部发改办、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以及800秀、八号桥、M50、锦和、德必、田子坊等单位、园区,通过实地参观学习,解码文创园区发展的“上海智慧”。

老厂房改造坚持“三不变”

“八号桥”位于黄浦区建国中路8号,这里曾是旧属法租界的一片旧厂房,解放后,又成为上汽集团所属“上海汽车制动器公司”所在地。进入新世纪,由于原企业重组,留下的这七栋旧厂房实施改建。如今,凝聚着特有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的老厂房,变成了吸引创意人才、激发创意灵感、集聚创意产业的新载体。

“八号桥不是简单的旧房改造、房屋出租,而是创意开拓的典型。”上海八号桥园区副总经理张浩告诉观海新闻驻沪记者,目前,包括海内外知名的建筑设计、服装设计、影视制作、画廊等近60家企业在此集聚,今年疫情形势严峻,八号桥的企业入住率仍能达到95%。

而在离八号桥20公里外的宝山区,从地铁一号线呼兰路站出来,就能看到很多个色彩明艳的“集装箱”,驻扎在这些“集装箱”内的,是一家家充满活力的文创企业。“集装箱”外,别具一格的面包店、小日子食集、托幼所、各种体育设施……像是社区又是街区。这里是上海的新晋网红地标--智慧湾,一个没有围墙、完全对外开放的园区。而这,曾是上海第三毛纺织厂的仓库用地。

这两个网红地标,其实都是上海的市级文创园区。作为我国近代工业的发源地,上海拥有大量的老工业厂房、老仓库等优秀历史建筑,而上海现有的文创园区,70%以上是通过旧厂房、旧仓库改造而来。“对于老厂房,上海实行‘三不变’的原则,即建筑形态、产权关系、土地性质不变,这是老厂房改造的硬杠杠。这样,既利用现有建筑打造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平台,又保护了历史文化财产,是文化产业与工业历史建筑保护、文化旅游相结合,建筑价值、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相结合的良好典范。”专业实训干部王东华说。

专业实训干部于华、张锡伟在800秀园区考察学习。

不是简单地做“二房东”

800秀创意园位于静安区常德路800号,这里曾是上海人民电机厂,经过精心改造,现在已经成为了结合时装走秀、品牌发布和高档办公于一体的地标建筑。

其总经理赵怡向记者讲述了这样一则案例:去年,一家公司在800秀中央秀场做一场中学生服装秀,今年,公司面临搬迁,在考察多家园区后,他还是想把公司落户于此。他说,这里不仅有与公司产业关联的所有上下游要素,园区的服务,更是让他在去年的一场秀中印象深刻。因办公场所面积要求,800秀没有符合这家公司的办公空间,但在公司的过渡期,他们还是选择了800秀,并“费时费力”装修。

“跟中心城区其他文创园区的房租大体差不多,但800秀依靠服务质量的提升与打造优良的营商环境,在园区的招商大战中赢得一席之地。”赵怡说。

招商不打价格战,是赵怡分外强调的一点。“不是说企业不在乎这个东西,很多企业也在乎,但这不是他们决定落户的唯一的或者最重要的因素。”赵怡解释道,企业真正在乎的是园区对生产效率的助力,譬如产业氛围,他们懂得追求规模效益,吸引一个产业链上的企业集聚,在同一个园区办公,互为甲方、乙方,能真正促进生产效率。

“上海的土地是贵,但不代表上海的综合商务成本一定非常高,衡量综合成本,还是上海的效率高。据介绍,目前800秀园区的入住率常年保持在98%。”专业实训干部于华说,“上海的经验告诉我们,文创园区的打造,不能简单地做‘二房东’,而是要围绕企业的需求,通过提升自身服务,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服务,衔接好园区、企业间的产业链条。”

为行业提供“上海方案”

与八号桥、800秀、智慧湾不同,旗下有近60家园区的德必集团,走的是品牌化、连锁化之路。

德必集团成立于2003年,最早只是物业运营商,自2006年开始,开始投资运营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目前,德必已在全球拥有60多家文科创产业园,遍布上海、北京、南京、成都、苏州、杭州等国内主要城市,以及美国硅谷、意大利米兰、意大利佛罗伦萨等全球创新创意之都。

如何对这么多园区进行有效管理,并加强各园区之间的互动,让入驻的企业和白领愿意主动融入园区,加强互动交流,更好地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和园区能级提升?

“德必利用互联网、科技智能等‘新工具’为传统园区运营赋能,自主研发了wehome智慧园区ICS管理系统 ,让‘智慧园区’从构想变为现实。”德必集团相关负责人张一鸣说。

除了线上管理,线下活动也十分丰富。观海新闻驻沪记者在位于闵行区的七宝德必易园看到,一家服装加工厂改造的园区内,茶艺、讲座、市集、篮球赛、电影点映、手冲咖啡等内容丰富。“我们从来不把自己作为园区物业运营商,我们的愿景,是要成为全球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企业首选的合作伙伴。”张一鸣说。

“随着文创产业不断发展,文创园区产业集聚和带动效应显现,同时对促进产城融合发展,产业融合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作用。目前,上海在思考着如何进一步放大文创园区的内涵和外延,并提出了率先试点‘创新城区’的概念。”专业实训干部张锡伟说,“在一个特定城市空间里,集聚着研发机构、创业企业以及相关服务机构,园区之间流动、互动、连通、共享,集聚效应将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并成为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是更高服务能级的产业聚集城区化的‘上海方案’。”(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沪记者  胡相洋  文/图)

责任编辑:王凤一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