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1年1月11日14版
薛文瑶:所有闪亮的热爱的,都将奔赴美好
曾经不断琢磨江苏路基督教堂的细节之美,习惯在观象山上俯瞰、写生老城美景,对于青岛六中小女生薛文瑶而言,未来是一趟奔赴美好的旅程。只是她没想到,从家乡这所培育未来艺术家的摇篮名校,以专业课第一的成绩考入中国地质大学的珠宝设计专业,只是奔赴更广阔世界之美的小小开端。
如今已在知名珠宝公司莱绅通灵从事国际项目管理的薛文瑶回想18岁那年自己第一次做主的人生选择,禁不住笑起来:哪有什么对珠宝设计的情有独钟,只是女孩子天生对闪亮之物的热爱。那一年,正是地大首次开设珠宝设计专业本科,这个特别具有诱惑力的陌生词汇,激起了她强烈的好奇心。
知道青岛嫚儿有什么共同的特质吗?她们不仅天生充满探究陌生事物的本能,还有股不服输的韧劲儿。带着这股子韧劲儿,薛文瑶从青岛奔赴北京,又从北京一路奔赴英国,进入欧洲珠宝行业声名赫赫的伯明翰珠宝学院继续深造。
在更广阔的世界,她很快就察觉到自身的局限。与国内本科注重绘画技巧不同,英国的珠宝专业更侧重于对学生设计思路和工艺等实操能力的培养。“你的作品灵感是如何一步步演化而来的,专业课上,所有过程都要被记录、呈现,如同思维导图……”习惯于直奔主题的薛同学显然不擅此道,导师是不留情面的,人生第一次,她挂科了。
不过,谁让薛文瑶是不服输的青岛嫚儿呢,在挫败中才能成长,且越挫越勇。她想起在地大时第一件由自己完成设计创作的作品,一枚紫水晶戒指,那块紫水晶是她从展会上淘来的,又自己找师傅,从设计到实物成品,全部独立完成。戒指尽管工艺上粗拙了些,却是里程碑似的存在,一直被她珍藏着,那闪亮的记忆每每提示她曾经的努力和付出。
在调整和拓展自己的设计理念和视野过程中,薛文瑶发现,欧洲传统深厚的珠宝文化中,依然有诸多面貌迥异且新鲜前卫的小众设计蓬勃地发展,这些偏艺术的设计,材质更加多元,也更注重创意概念的张扬,而那里的消费者心甘情愿单纯为了设计买单,这与当时国内仍以贵金属和宝石为主导的设计理念、消费方式有很大差异。在她看来,这既体现了东西方文化差异,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对于美的价值认定的差别。不过当薛文瑶硕士毕业回到国内时,她却感觉到了身边发生的变化,国内的珠宝时尚消费市场正变得多元鲜活起来。
薛文瑶的归来似乎恰逢其时,她进入英国一家著名珠宝公司开设在青岛的办事处,协助做产品开发。在亲朋好友看来,这简直就是为她“量身定制”的职位,可青岛嫚儿不这么想,她还要登高。
北上,薛文瑶步履不停,从北京出发,她再度奔赴,这次的终点是南京。遇到莱绅通灵的薛文瑶在这里开启了更广阔和闪亮的世界。刚入公司,因为珠宝设计专业的背景,她做了产品经理,所负责的博物馆系列产品,很快便获得了全公司的销量之冠。薛文瑶说这一半靠的是她经验的累积,还有一半则要得益于彼时博物馆文创在国内的初兴。
2010年薛文瑶开始担任柏林电影节项目经理,这是她第一次负责跨国项目。那时,她带领团队与德国当地的公关公司一同没白没黑地忙碌,没有下班时间,半夜接到欧洲发来的邮件和电话都是常态。每年柏林电影节都是在2月份左右举行,正是中国的春节,莱绅通灵作为电影节指定的官方珠宝合作伙伴,薛文瑶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自然是最忙的时候,这也导致她接连好多年都没能回家过年。薛文瑶现在想来,当时之所以乐此不疲,除了二十几岁的年纪,充满斗志,主要还是缘于热爱。
薛文瑶特别提及了柏林电影节上的一位负责人,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太,她在谈判桌上强势的做派给薛文瑶留下深刻印象,这甚至影响了此后她个人的工作风格。然而生活中,薛文瑶却与这位女强人成了忘年交,遇到迷茫时,也有老人家第一时间为她指引方向。直到老人退休,薛文瑶还会趁出差之机去柏林她的家中探望,每次都能吃到她亲手做的烤李子派。
薛文瑶生命中还有一份永恒的热爱,那就是青岛。她告诉记者,对青岛人这一身份,她特别有认同感。老同学他乡见面,会不由自主地讲青岛话,而自己也很努力地教孩子们说青岛话,在家也尽量用青岛话跟他们交谈。必须提及的是,薛文瑶的丈夫也是青岛人,是她的六中同学。难怪在她们家,说青岛话变得如此重要。
去年她与家乡的好友一起,为“青岛印象”城市主题系列珠宝的设计出谋划策。这个青岛嫚儿说她一直想为她所热爱的这座城市量身定制一款文创。在她看来,青岛值得说道的特色风物实在太多了,栈桥、海边的灯塔、天主教堂,这些特色建筑都曾出现在她为青岛定制的珠宝设计元素中。她相信,青岛创意设计的潜力无限。(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魏)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