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年入50万的北京男相亲遭嫌弃
快过年了,又到了单身男女们的煎熬时刻。
中国的老人们,永远不缺乏两种热情:一种是催儿女结婚,一种是催儿女生娃。
前几天,一个不到30岁、年入50万的小伙子,勇闯上海人民公园相亲角,被守株待兔的阿姨们抓个正着。
在了解小伙子的具体情况后,给他下了定义:无房无户口无稳定工作,三无产品。
微信图片_20210122154921
房子男方出首付,婚后一同还贷款,阿姨们觉得不太行:
我们就是没房,才要求男方有房的嘛;
奔驰车听起来不错,但是国产三十几万的,一下子就拉低档次了;
老家有5、6套房子?小地方不值钱……
要求这么高,阿姨家条件一定很好吧?
“我女儿月入7000,但她是护士诶,工作很稳定的......”
寒风中凌乱,小伙子最后逃离了现场。
相亲,上海有人民公园,北京有中山公园,深圳有莲花山公园。
在这里,有着最神奇的画风:明明属于年轻人的相亲,却成了一群老年人的盛会。
他们早出晚归,比自己找对象还嗨。
挨个比对信息,抄下号码;然后与对方互相吹嘘、勉励一番,这一天过得充实又满足。
然而,父母这边在高要求相亲,可年轻人已经不想结婚了。
02.
相亲,到底相了个什么?
为了占个好位置,叔叔阿姨们早早起床,穿上最精神的衣服,背上最贵的包。
他们的心思,儿女们真的接受吗?
按老人的话说,多数都不配合:
“我女儿觉得我多事,她都28了,也不谈恋爱,整天忙。要不加班,要不就和朋友出去玩儿,说什么自己还小……”
少有配合的,也只是因为来相亲角,让父母生活有了奔头,顺便锻炼身体。
与其说为了帮孩子相亲,不如说,只是缓解了老人自己内心的焦虑:那种羡慕他人,可自家孩子却没走预定路线的焦虑。
其实,如果你懂中国文化,你就会懂中国父母的焦虑。
被逼婚的人,一定都听过这样的话:
“妈妈的同事,现在抱了孙子,都不出来打麻将了”;
“别人问起你为什么还没结婚,我都不好意思说”;
“再不结婚,我都没法出去见人了”。
这些在集体主义环境下长大的长辈们,他们最大的安全,就来自于和别人一样。
而不结婚,就是和别人最大的不一样。
他们追求的,是一种集体认同感。
为了这种认同感,他们可以在不幸福的婚姻里,牺牲感受,一忍就是几十年。
一位姑娘跟我说,父母总是催婚,说什么女人早早结婚生子多好。
人生任务完成了,又有人给你带,你们两口子想干嘛就干嘛,日子全是自己的。
姑娘想想有道理,于是结婚生子,迅速高效。然而,婚姻给她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
婆婆强势、老公懒惰、自己准备不足,婚姻生活一地鸡毛。
她跟妈妈诉苦,妈妈却对她说,自己当时也是这么苦......
姑娘震惊了,她不理解,既然如此,妈妈为什么还催自己嫁人。
自己受过的苦,为什么这么着急让女儿再来受一遍?
在父母心里,其实有着更深层的恐惧。
有一段婚姻,就意味着有一个家,意味着有一个人可以依靠,遇事有人可以商量。
结婚未必幸福,但是尚且可以赌上一把。
而如果不结婚,面对的将是一个人去扛所有的风雨,别人成双成对,有家有口,自己却单身一人的孤独。
父母们承受不了,这是他们这么多年在婚姻里忍气吞声的原因,他们也不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去承受这些。
03.
有些人不结婚,是不敢
可年轻人,不一样了。
2018年民政部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单身人口有2.4亿,独居状态有7700万。
据预计,2021年独居状态的人口将会有9200万。
年轻人不需要认同感吗?真不是。
谁都想追求爱与被爱,想要一个安全美好的生活。
有些人不结婚,是因为不敢。
小敏从小就特别心疼妈妈,明明赚钱不比爸爸少,但回到家,爸爸啥也不做,母亲忙完工作,还要回来伺候一大家子。
她清楚记得每次暑假,不管太阳多毒辣,父亲在家吹空调看电视,她和母亲得去地里收拾。
晚上回家,又累又饿,但是家里冷锅冷灶,父亲还在等着她们回家做饭。
而她周边的邻居,也大多如此。
妈妈说:“你爸爸至少每天回家,不在外面乱来,已经比对门的叔叔好太多了。”
那一刻,她对自己说,如果天下男人都这样,我宁愿不要结婚。
他们看过父母婚姻中的龃龉,就再也没办法闭着眼逼自己忍下去了。
这背后,其实也有一种恐惧,害怕自己重复上一辈人的生活。
结婚就成了妻子、妈妈,那个独立的“自我”却隐没在各种社会角色里。
如果想活出自己,就可能对家庭、孩子有亏欠。
04.
我们结婚,只是为了幸福
什么样的婚姻才能吸引年轻人呢?
网上有个回答:
结婚,只是为了有人陪伴,有人分享,有一份牵挂......
然而,现实却没那么容易实现。
《遇见幸福》里,蒋欣饰演的甄开放,第一集就离婚了。
她和自家小保姆说了一段掏心掏肺的话:
“结婚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两个人搭伙过日子,搭着搭着就剩你一个人了,然后你又有孩子,得给孩子最好的。
你又不能亏待孩子,所以你就只能亏待自己,一个人做牛做马,男人就会嫌弃你是黄脸婆,你就得防着男人出轨。
结婚不是一个人的事情,也不是两个人的事,你得做好舍生忘死的准备,才能去结婚,不然就是跳火坑。”
不得不承认,现在仍有一大批婆婆,仍然认为女人就应该做家务生孩子,男人可以做甩手掌柜。
仍有一批男性,从小被家庭娇惯,认为娶个老婆回家,是为了伺候自己及家人。
但是这个年代,我们有拒绝的底气了。
我们不再被社会赋予的角色所定义,而是可以选择自己定义自己。
当代女性在家庭和工作之间,是无法平衡的。
选了家庭的,能力会被忽视掉,唯一的评价标准是,你有没有把家庭照顾好?
选了事业的,工作和回家哪个都放不下,只能掏空自己。
所以,有些人不想结婚,他们选择的是自己。
如果婚姻是为了束缚自己,那不如就不要结婚好了。
05.
写在最后
父母们有一种朴素的乐观主义,自己不幸福没关系,孩子一定会幸福。
其实这种想法南辕北辙了,只有父母婚姻经营好了,活得幸福了,孩子才会对婚姻有信心,才会向往婚姻。
而年轻人觉得靠婚姻靠不住,不想结婚。
这个想法也未必正确,这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潜意识,就是,我们只能靠婚姻,或者靠自己。
其实,靠自己是绝对性的,不管你有没有婚姻,都得靠自己。
不是为了把坏日子过好才走向婚姻,而是为了把日子过得更好才选择婚姻。
只有在靠自己、自己过得好的基础之上,才有可能收获婚姻的幸福。
因为婚姻不是跳板,也不是补偿,本身就是一种锦上添花。
只有到了这个时候,婚姻才不再是坟墓,而是爱情的归宿。(周旋/文)
你认同作者的说法吗?你是赞同父母们的观点,还是觉得年轻人说得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责任编辑: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