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争创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作为重点工作列入其中。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青岛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两大产业集群正在全力冲刺。
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是经国务院同意,由工信部组织实施,目的是从全国遴选一批先进制造业集群试点示范,从中培育若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进而促进中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2020年全国范围内共20个不同领域的产业集群通过初赛并获得决赛资格,其中,青岛市独揽两席,青岛智能家电和轨道交通装备两个集群同时入选“国家队选拔赛”。
1月15日,由工信部组织的2020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答辩即将举行,面对“国考”的终极考验,这两大产业集群必将力争以引领行业的优势进入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国家队”。
从三朵“金花”到新“金花”竞相绽放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家电产业一直扮演着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压舱石”的重要角色。
上世纪80年代末,五朵金花在青岛横空出世,进而走向世界,其中三朵属于家电品牌。
历经30余年发展,这些金花至今长盛不衰,海尔提出四年5000亿,再造一个新海尔发展规划。一贯以低调稳健著称的海信提出青岛智慧城市与高技术产业登顶计划发展规划,提出了要在2025年实现3000亿元的营收目标,澳柯玛正在实行倍增计划。
抓住新技术风口,海尔2018年以来为世界贡献了两座灯塔工厂,依托“新金花”培育企业海尔卡奥斯赋能的中央空调互联工厂,通过工业互联网改造家电生产线;海尔智家成为第一家在“A+D+H”三地上市的中国企业。
在当天的上市仪式上,海尔集团创始人张瑞敏表示,作为国内第一家在三地上市的企业,海尔智家的目标是希望成为第一家物联网化上市公司。
在张瑞敏眼中,海尔智家早已不是一家简单卖产品的家电企业,而是一个连接更多智能硬件、拥有海量数据的物联网生态品牌,从用户的需求痛点出发提供不同家庭空间的场景解决方案。
据了解,2019年落成的海尔智家001号体验中心,通过“卖场景”就实现单店场景均价25万元,远高于卖单品均价。
海信也在全面实施家电智能化的基础上,开发推出了智慧家居Hi-Smart有线系统,建成了Ju connect1.0智慧家居物联网平台,量产了智慧家居中央控制器“信果”;澳柯玛也推出了“互联网+全冷链”品牌战略,建设智能家电物联平台、智慧冷链管理系统,打造人机交互、自组织和超柔性的智能工厂。
自身不断进化的同时也带动青岛智能家电产业成长为以智能家居产业生态系统、新型显示产业生态系统为核心,人工智能、物联网、集成电路等多产业联动发展的世界级产业集群发展格局。
依靠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家电龙头企业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青岛吸引了众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行业人才落户青岛,这些企业和人才都在青岛这片智能家电热带雨林里不断成长。
以新一代金花培育企业有屋智能为例,这是一家致力于全屋高端智能场景构建的新品牌。
通过将283项专利技术、29个智能模块组融入全屋7大空间,有屋智能打通家居、家电两大行业鸿沟,实现了对传统家居场景的全面改造升级。
青岛易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小米生态链企业,在国内智能照片领域占据了头部位置。
这些企业的共同特点是在细分领域拥有领先的技术,借助资本力量获得迅速成长,有屋智能目前已经进入上市辅导期。
青岛正在举全市之力建设的创业之城,也将围绕家电产业创造无数个创新创业机会。
根据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公布数据,2019年全国家电行业总产值1.53万亿元,青岛家电主导产业工业总产值占全国该产业总产值比重接近30%,获评“五星级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青岛二〇三五年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按照国家中心城市标准,建成高水平国际化创新型城市,建成制造强市、人才强市和数字青岛。
在这一远景目标和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建设创业城市的全市战略之下,依托海尔HOPE开放式创新平台、少海汇智能家居服务平台、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平台、海纳云物联平台、柠檬豆家电供应链SaaS服务平台等众多开放性平台,青岛还在不断推动家电产业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培育更多智能家电创新企业,打造世界级制造业产业集群指日可待。
从铁路工厂到全球领跑
1900年,胶州湾畔,一座铁路工厂在一个地名叫做“四方”的一隅诞生,这正是“四方机厂”“中车四方”的前身,青岛市轨道交通装备产业版图由此徐徐展开。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不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开启新纪元”的厚望重托,新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八一号”从青岛出发,结束了中国不能自行制造机车的历史。
此后,中国铁路工业一个个“第一”在此问世:成立全国第一个铁路客车设计科,被确定为中国铁路客车设计制造的主导工厂;率先推动中国机车牵引动力由蒸汽到内燃的变革;实现中国铁路客车走出国门“零的突破”……
特别是迈入新世纪,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牵引下,“青岛造”高速动车组关键技术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自主创新,实现了不断超越。
走进中车四方股份交车线,一列列崭新的高速动车组如同巨龙般整齐排列,蓄势待发。这里跑出了中国高铁太多的“第一”:我国首列时速200-250公里、首列时速300公里、首列设计时速380公里高速动车组,以及首列“复兴号”动车组,都诞生于此。这里驶出的CRH380A,创下了时速486.1公里的世界高铁运营试验第一速;“复兴号”动车组实现时速350公里商业运营,使我国成为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到今天,从这里驶出了1500多列(标准列)高速动车组,是我国在线运营高速动车组数量最多的企业。
中车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是中国轨道交通关键系统技术和产品的重要供应商,参与和引领的高速动车组核心技术已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中车青岛四方股份、四方所、四方有限、四方庞巴迪等企业已在青岛成长为全球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龙头企业。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6年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科技部共同批复,由青岛市政府与中国中车联合共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目前,国创中心已组建了由国内外21名顶尖专家合作加入的高端智库,中车工业研究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等10余所知名高端科研机构相继入驻,并与德国德累斯顿大学、德国蒂森克虏伯公司等多所大学、机构开展深度合作,集聚各类高端人才230多人。国创中心以高速列车产业前沿引领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为核心,在体制机制、运营模式、平台建设、技术创新、招才引智等方面做出了大胆尝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备受瞩目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就是在这里研发诞生。
龙头带动,加速集聚,在青岛这片土地上,已拥有中车四方4家头部企业及青岛威奥等400余家轨道交通装备配套企业,形成了涵盖时速50-500公里的完整产品体系,全国近60%的动车组和25%的地铁车辆都从这里驶出。这里建设了完整的高速列车及轨道交通装备技术创新体系,创新能力上实现了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三级跨越。拥有数量庞大的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发中心,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工业设计中心。这里已成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2019年,轨道交通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从此,青岛站在了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
《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实施方案(2020-2022年)》中确定,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将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制造聚集地、国际高端新兴轨道交通技术策源地、国际公认的轨道交通技术标准引领地、国际领先的产业创新资源交汇地的发展定位。到2025年,实现技术研发能力国际领先,补链强链取得突破性进展;到2030年,建成国际领先的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
从仅有一家传统机车车辆厂,壮大为中国唯一集高铁地铁、整车生产、核心系统研发制造、国家创新平台于一体的产业集聚区,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跑出了中国先进制造的速度。
产业集群被认为是产业生存与发展最有效的组织形态,有利于汇聚生产要素、优化资源配置。
青岛两大产业集群用事实证明了争创国家级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决心与实力。
目前,青岛正在进行“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用市场的逻辑谋事,用资本的力量干事,打造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技术链“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的“4+1”发展生态,吸引各类创业主体特别是年轻人,助力其互利共生、加速成长。
青岛正全力以赴争取两集群顺利通过工信部组织的2020年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决赛答辩,借力先进制造业集群“国家队”这一新的平台,推动青岛制造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的征程,引领中国制造迈向世界先进制造巅峰。
责任编辑:潘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