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蓝色药库追梦人“向海问药” ——青岛的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

蓝色药库追梦人“向海问药”

■张德蒙(左一)在建成的“超纯”海藻酸钠车间工作。

关键词 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故事背景:青岛全力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一批海洋领域的科技工作者积极推动成果转化,让青岛的海洋科研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发生地点: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

出场人物: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马小军,高级工程师张德蒙

大学期间,热爱生物化工的张德蒙看过一张“鼠背上长人耳”的奇怪照片:一只没有毛的小老鼠,背上竟然长着一只人的耳朵。他当时百思不得其解,后来在读博时才知道原理:先将一种高分子化学材料做成“人耳”模型支架,然后让细胞在支架上繁殖生长,最后将培养好的“人耳”移植到老鼠后背。最终,支架会自行降解消失,“人耳”则与老鼠浑然成为一体。

或许,未来世界将有基于该技术的生物医学工厂,可以为人类定制自己所需要的任何组织或器官,更换起来就如同更换机械零件一样简单。带着这样的美好愿望,张德蒙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读博时,跟着导师马小军从事人工器官的相关研究。

马小军团队主要研究壳聚糖和海藻酸钠材料及应用,在国内率先开展了微囊化组织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帕金森、顽固性疼痛等疾病的研究,成为国际微囊化组织细胞移植领域的领跑者。该团队从海藻中提取海藻酸钠,然后再将人或者动物来源的细胞“包埋”其中,制备出微囊化人工器官,为组织缺损、基因缺损和恶性肿瘤等的治疗开辟了新途径。

不过,“做实验”与“搞生产”存在很大差别。马小军团队虽然打破国外垄断,制备出了能够满足体内植入要求的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但该实验室成果在长达10年的时间里未能完成成果转化。

2016年,张德蒙自马小军研究组毕业,加入青岛明月海藻集团有限公司,成为一名高级工程师,负责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研发及产业化工作。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海藻酸钠生产企业,明月海藻这个平台承载着张德蒙对项目转化的希望。不过,海藻酸钠纯化工艺没有可供参考的工艺包,技术团队工程化经验几乎为零,起步时可谓“一穷二白”。张德蒙团队从工艺施工设计到设备选型采购等方面,坚持精益求精、创新替代。车间建设不断完善,青岛也“真金白银”加以支持。2018年,青岛补助3000万元加速“藻酸盐组织工程研发与产业化”步伐,同时也引进来马小军团队。

青岛明月海藻产业化平台强,马小军团队科研能力硬,珠联璧合。2020年10月,明月海藻建成年产200公斤体内植入用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生产线,实现了该材料的产业化,成为继美国杜邦公司之后,全球第二家能够批量生产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的企业。

如今,以海藻酸钠作为微囊材料的细胞微胶囊技术已经用于糖尿病、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治疗研究。来自苏州、北京、成都、武汉等地的多家医药制品企业,开发的瘤内注射药物、肿瘤栓塞制剂,均用到青岛的组织工程级海藻酸钠,今年将申报临床试验。

在青岛这座“青春之岛、创业之城”,像马小军、张德蒙这样的海洋科技人才还有很多,他们就是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底气所在。(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责任编辑:张慕鑫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