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省政协委员、中石大教授:种子是“农业芯片”,万不可使其成为卡脖子的利器

关于完善配套措施,加强种子安全的提案

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 李克文

应对种子安全问题,有助于推动落实中央“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助力种子资源保护和提高育种创新能力。针对我国种子安全问题,本提案讨论了山东省如何摆脱国外种子的依赖,加强本土种子竞争力,从而应对潜在的、日益严峻的种子安全威胁。

一、当前种子安全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我国对“洋种子”依赖度高

近年来,70多家国际种业巨头已大规模进入中国市场,这使得一大批“洋种子”渗透到国内田间地头,比如,美国先锋公司20余个玉米品种已全覆盖我国粮食主产区东北、黄淮海地区。玉米、马铃薯以及不少蔬菜品种其种子对国外的依赖程度非常严重。很多“洋种子”只能单次利用,留种再育时产量急剧减少甚至不生产,需要重新购买种子,从而对“洋种子”形成依赖。一旦出现“种子封锁”,将给我国粮食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影响,远甚于芯片封锁。

(二)我国本土种子消失现象日趋严峻

全国第三次农作物种子资源普查数据显示,在湖北、湖南、广西、重庆、江苏、广东六个省份,375个县,有71.8%的粮食作物地方品种已经消失。其中不乏优质、抗病、耐瘠薄的特性品种,本土品种退化形势严峻。

(三)种业科研落后,人才支撑力不足

国内企业对于种子研发的投入有限,调研显示,我国前50强种子企业年研发投入仅接近原美国跨国农业公司孟山都的七分之一,由此导致在分子育种、遗传育种、生物育种等方面的瓶颈与国外的差距可能长达二三十年。同时,专业高水平人才队伍不足,年轻一代不愿投身到种业科研领域从事研发工作的。

(四)缺少种企“航母”,市场竞争力不足

山东省种子企业小而少,缺少像国际上杜邦、先正达这样的种企“航母”。目前山东省大部分种企市场竞争力和种业创新能力不足,综合实力较弱,难以和跨国公司抗衡。种子企业研发投入少、能力弱,在新品种上受制于人,并且与科研部门严重脱节,缺乏自我创新能力,原创性种子相对稀缺,企业难以做大做强。

二、应对种子安全问题的建议

(一)提高危机意识,合理引进使用“洋种子”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万不可使其成为卡脖子的利器,对山东省种子企业、育种科研人员、群众加强种子安全教育,提高种子安全危机意识。健全种子管理机构,理顺种子行业监管机制,规范引进、使用国外种子,尽可能多引进技术与种子亲本,防止国外种子进一步泛滥。

(二)制定本土种子资源保护措施

建立一套完善的保护原产地种子的相关配套政策,加大山东省优势种子资源的保护力度。重点保护山东省已育成的优良品种及新品种,鼓励农户选用本土品种,并由相关部分做好年度调查与统计跟踪工作,按实际种植效果分层次对山东省种子企业实施财政补贴和政策扶持。

(三)加大种子研发支持力度

对严重依赖进口的部分种子品种设立研发专项,引进专业人才,重点攻关,加速山东省种业赶超国际先进水平的进程。对育种科研要加大长线支持,结合育种科研的周期,对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的项目给予长期稳定的政策扶持,确保育种项目能真正“开花结果”。

(四)完善种业相关人才培养体系

鼓励山东省农业类专业高校和综合性大学加强相关专业建设,完善种业相关人才培养体系,提供所需专业人才保障。建立种业公共服务平台,使其成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种子企业、农户之间的连接纽带。鼓励加强该领域产学研合作,实现企业为研发机构提供市场信息、试验基地,研发机构为企业输送人才、育种技术创新的良性循环。

(五)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鼓励育种技术创新

鼓励引导种企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合作,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加强良种联合攻关,开发突破性品种。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加大对侵犯新品种权益的行为惩罚力度。积极推进新品种审定和认定,帮助企业树立品牌经营理念,推进山东省地方品牌建设,支持企业争创国家品牌。(李克文,山东省政协委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领域:人工智能、软件工程、数据挖掘与机器学习、大数据分析技术

责任编辑:杨海涛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