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带给人类无谓的焦虑还是希望?AI不断进化的“边界”是……

近日,青岛首个机器人餐厅在即墨经济开发区科创中心营业。据体验者介绍,机器人炒的菜味道和大厨炒的没有差别,有的菜甚至还更好吃。

随着人工智能(AI)行业的迅速发展,日常生活中拥抱机器人的时代也近在咫尺。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衡量一个家庭的富裕程度,拥有机器人是一个重要的标准。

的确,机器人在某些行业会代替人类。扫地机器人会解放人类双手,代替人类做家务;做菜机器人会节约食材的同时给人类呈上可口的饭菜;早教机器人可以根据孩子的心理特点选取主题场景,全方位训练儿童学习能力。

机器人在某些行业也优于人类。在工厂生产线上,工业机械臂效率要远远高于手工;人工智能“阿尔法狗”横扫棋坛;自动化新闻写作机器人能根据算法在第一时间自动生成稿件,一分钟内就能将重要资讯和解读送达用户。

面对如此强大的人工智能,有人不免悲观起来,按照这样的势头发展,机器人岂不要代替人类所有的工作?在人工智能高度发达的将来,还需要医生、老师、记者这样的职业吗?

虽然机器人无所不能,但是人类的情感却是它无法识别的“盲区”。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孙哲南曾表示,当前的计算机架构和编程模式具有本质上的劣势,使得人工智能无法实现与人脑情感的自然交互。本质上,人工智能仅仅是物质世界范畴的概念,无法跨越到意识领域。

据记者了解,迄今为止,人工智能的所有智能化表现仅仅在模仿人类左半脑的理性思维模式,而完全不具备右半脑的感性思维,人工智能至今还没有创作出真正具有人性境界的作品。

普罗泰戈拉在《论真理》中提到“人是万物的尺度”。人与人之间,尤其是至亲、挚友之间,经过长时间的磨合与沟通,哪怕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能够理解到对方的意图。对于机器人来说,它很难懂得“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背后的感动与不舍。

也正是因为人类具备情感,病人有医生的鼓励会增加面对疾病和死亡的勇气;学生在面对老师苛责时,因为羞耻心会迸发出进步的动力;记者会从受访者的动作和眼神中读懂他们真实的想法。

所以,AI的不断进化,带给人类的,不应该是无谓的焦虑,应该是希望。(青报全媒体记者 马英歌)

责任编辑:刘聪聪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