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1年5月24日6版
魂系海洋
1991年10月22日中午,年仅36岁的青岛海洋大学讲师、优秀共产党员叶立勋在威海镆铘岛海域带病潜水进行海洋资源调查时不幸以身殉职,29岁的同校青年讲师、留日博士王成海在营救他时,因体力不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噩耗传来,巨大的悲痛迅速笼罩了青岛海洋大学、青岛这座山海之城。
翌年1月22日下午,青岛市学习王成海、叶立勋烈士事迹大会隆重召开,会上宣读了山东省政府批准王成海、叶立勋为革命烈士和省委组织部关于批准追认王成海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批复,青岛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学习王成海、叶立勋烈士英雄模范事迹活动的决定》。会后,学习王成海、叶立勋烈士英模事迹的高潮在全市范围内迅速掀起。
今年正值建党百年,也是王成海、叶立勋烈士牺牲30周年,中国海洋大学海鸥剧社的演职人员正加紧修改排练经典保留话剧——《海之魂》,以此致敬两位为探索海洋奥秘而英勇献身的烈士。
“不知道天堂的路是否好走,不知道大海中的灵魂能否安然入睡,他依旧思念着祖国,思念着妻子,可是一切都结束了”。这是有着89年历史的中国海洋大学海鸥剧社的经典保留话剧——《海之魂》里的一幕,讲述的是该校青年教师王成海在进行海洋资源科研调查时,为营救同事叶立勋而不幸牺牲的事迹。
《海之魂》作为海鸥剧社的经典剧目之一,已上演20多次。近期,海鸥剧社的成员们一次又一次地重温王成海、叶立勋的故事,因为6月海大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晚会上,《海之魂》将再次上演。他们不断修改剧本、反复排练,希望为观众还原最真实的故事,让舞台上的故事可以走进观众的心底,以此致敬两位为探索海洋奥秘而英勇献身的烈士。
除了话剧,向两位英烈学习的活动也经常在海大各学院定期举行。虽然他们的生命永远停留在了1991年10月22日,但是在海大人的脑海里,这是两个永远不会磨灭的名字。
《青岛日报》刊发报道王成海、叶立勋烈士事迹的长篇通讯《情寄中华 魂系海洋》。
《青岛日报》刊发青岛海洋大学师生员工学习王成海、叶立勋烈士事迹的报道。
献身海洋
1991年10月22日,一条令人难以接受的消息犹如晴空炸雷震颤了青岛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前身)师生的心——年仅36岁的讲师、优秀共产党员叶立勋在带病潜水进行海洋资源调查时,不幸以身殉职;29岁才华横溢的留日博士王成海在营救他时,因体力不支,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噩耗传来,巨大的悲痛迅速笼罩了海大校园。
叶立勋
威海镆铘岛位于胶东半岛东南角,一尊刻着“中国领海基准点”的方石就镶在岛子的尽头,眼前是一眼望不到边的苍茫黄海,站在那尊方石旁放眼远眺,约600多米远的海面上并排着3块礁石,当地渔民称它们为大老雕、二老雕、三老雕,因为这一带海况复杂,水下暗流莫测,时有渔民在这儿遇难。
叶立勋、王成海他们对镆铘岛浅海资源的调查,就是在三老雕内侧的深水处进行的。调查小组在这一带礁石区共设立了8个断面40个潜水调查站,已完成了4个断面20个站的调查任务。水产学院教授曾晓起回忆说:“他们遇难的细节,我们当时同行的同事实在不忍心复述了。”那天叶立勋还患着感冒,发着烧,肩背带着扭伤。王成海前一天因身体不适呕吐,打了一针,身体尚未恢复,一上午又潜水9次,体力几乎消耗殆尽。潜水工作本应雇潜水员下水,但治学态度严谨的王成海、叶立勋为取得第一手资料,坚持亲自下潜采样。一般人下潜时,腰部只捆4公斤铅块,并且捆绑的带子系的是“活扣”,王成海、叶力勋为延长在水下停留的时间,宁肯多加些铅块,而且为避免铅块脱落,干脆把带子系成“死扣”。
中午12时左右,意外发生了,正在潜水的叶立勋突然在十余米远处露出水面,边仰泳,边招手,并大声呼喊,不知什么原因头上没戴面罩。王成海第一时间向叶立勋游过去,蓦地,他意识到呼吸器未含在口中,试图将背后的呼吸器甩到胸前,因风浪太大未能成功。船上的人预感到危险已降临,慌乱中任一平老师匆忙扔出取样框施救,但王成海没有抓住,再也未能浮上来。船上的人驶近叶立勋,手持船篙救援,可惜竹篙短了一节,就在这一瞬间,叶立勋也沉了下去。
“他们年轻有为,本应是学科的未来,却英年早逝,他们不应该离开得这样早。”每个认识他们的人都这样说。两人罹难的消息传到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渔业资源教研室时,和他们一起工作多年的老师们沉浸在一片悲恸之中,教研室主任陈大刚教授哭得像个泪人:“两位年轻人可以说是工作狂、科研狂……他们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的顶梁柱!这么年轻就走了,我有愧。”
1992年1月22日下午,市委、市政府在人民会堂隆重召开青岛市学习王成海、叶立勋烈士事迹大会,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响应省委、市委号召,迅速在全市范围内掀起一个学习王成海、叶立勋烈士英模事迹的高潮,各界代表2000余人参会。会上,市长俞正声宣读省政府批准王成海、叶立勋为革命烈士和省委组织部关于批准追认王成海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批复。青岛海洋大学水产学院党总支副书记于振江,教师张瑾、张静先后介绍了王成海、叶立勋英雄模范事迹。市委副书记刘镇宣读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学习王成海、叶立勋烈士英雄模范事迹活动的决定》。
同一天,省委、省政府作出《关于开展向王成海、叶立勋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全省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党员干部深入开展向两位烈士学习活动。
1月28日,青岛海洋大学隆重举行向王成海、叶立勋烈士学习动员大会。31日,新华社报道,国家教委发出通知,要求教育系统开展向优秀教师王成海、叶立勋学习的活动,并决定授予其“人民教师”光荣称号。
1992年3月初至6月2日,王成海、叶立勋事迹报告团先后在青岛、济南、泰安、天津、烟台、浙江等地,为高校师生、党政机关干部、中小学教师、科研单位的科技人员作报告30场,听众4万余人。叶立勋母校、青岛三十九中师生听完报告后,当场命名“叶立勋班”。省高教工委为驻济27所高校组织了一场报告,会场设在济南体育馆,听众8000多人。应王成海母校浙江水产学院和家乡淳安县领导邀请,报告团前往报告,介绍王成海、叶立勋烈士事迹,并慰问王成海烈士亲属。
“我的事业在祖国”
1982年9月,来自浙江的王成海考取原国家教委委托青岛海洋大学代培的出国研究生,于1983年10月赴日本函馆北海道大学水产学部攻读水产养殖学。在日学习期间,王成海在给未婚妻的一封信中说道:“我打算5年学成之后,回国建立一个富有我国特色、吸取日本及其他国家长处的人工鱼礁综合研究机构,开发和更好地利用我国的海洋资源。看来我的名字已决定了我的命运,一生永远与大海打交道……”
王成海
“我的事业在祖国。”当年王成海在日本完成学业答辩后接受《北海道新闻》记者采访时,曾响亮地这样回答过。1989年3月,王成海顺利获得日本水产学博士学位,报国心切的他谢绝了美国夏威夷大学高薪聘请和导师佐藤修的挽留,义无反顾地于4月回到祖国。回国后,先后承担了青岛海岛资源综合调查、山东海岛资源综合调查、鸟蛤人工繁殖的研究等3个科研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海胆觅食行为及其环境生态的研究,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胆行为及其环境生态的研究”等科研任务。1990年他赴海南参加海水鱼虾苗培训实验研究期间,历尽艰辛,收集到杜氏狮鱼的第一手资料,据此撰写的论文《海南杜氏狮鱼资源及其开发利用》在我国尚属首发,为海南增养殖这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鱼类提供了科学依据。
王成海热情朴实,待人诚恳,肯吃苦耐劳,又乐于助人。他舍生忘死搭救叶立勋的行动,是他崇高品质使然。学校每每有外宾来访,他总是随叫随到,担当翻译;学校“东方红”海洋调查船螺旋桨被渔网缠住,他有求必应,潜到水下,割掉渔网,分文不取;他见多识广,资料齐全,无论哪位同仁在业务上遇到难题,都慷慨相助;不管那位导师的研究生作论文,凡是请教他,他都亲手修改。
潜水作业,是进行海底调查研究的基本功。但因条件的限制,学校还未能开设潜水训练课。同事曾晓起记得,王成海是学院唯一会潜水的老师,山东省潜水调查规范也是他制定的。节假日里,他东奔西走借来潜水工具,对学生进行潜水训练。借来的潜水衣有的坏了,他把坏的穿在自己身上,让学生穿好的潜水衣;秋日的海水是冰凉的,为了学生安全,他只让他们每次下水训练两分钟,自己在水下一待就是四五个小时……
叶立勋虽然与王成海的经历不同,但报效祖国的愿望同样强烈。1988年4月,在青岛海大水产学院渔业资源系任教的叶立勋被派往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大学进修渔业资源的次级生产力课程,这是一门“缺门”专业,那时他刚刚被批准为中共预备党员。
学习期间,他十分刻苦,善于动脑,联系国情,不盲目照抄。除了学习理论技术方面的知识,他还特别重视到当地渔业、水产部门实地考察,全面了解发达国家的科技应用及生产管理。叶立勋所在的学校附近有一个农业研究所,假期聘他做些培养微生物的工作,因研究所看中他的技能,试图让他长期服务,年薪在一万澳元以上,接受这项工作对他来说轻而易举,但被他果断地回绝了。他在给家人的信中说:“我是拿国家的钱来学习的,无论如何不能干这种损害国家利益的事情。”
他交出了一份“高分”论文,从课题设计到实验结果,再到论文完成,连同论文的逻辑结构及高水平的英文表达能力,都让导师非常满意。当叶立勋的进修学习即将结束时,澳大利亚定出新规,同意延长中国留学生归国签证期限,并给予优惠待遇。1989年8月,叶立勋谢绝了导师的挽留和澳大利亚的优厚待遇,毅然决然地按期从国外归来。在他所有的行李中,最重要的莫过于那箱子资料了,为尽早将澳大利亚的海洋生物知识介绍给国内同行和学生,他还千里迢迢,费尽周折,耐心地向海关申请,带回8盘教学用的海洋生物录像带。这些专业资料和课程资源,给当时师资薄弱的海大渔业资源专业注入了清新而强劲的活力。
1986年5月,海大水产学院新开设了渔业资源专业,此时叶立勋刚从学校科研处调至水产学院任教,领导征求他对开设“浮游生物与底栖生物学”的意见,这是一门108学时的大课,也可以说是两门课,并且距开课仅有1年时间,他毅然接过了这门既无教材又缺乏设备、标本和挂图的新课,并潜心研究资料、阅读专著,利用一个暑假和一个寒假,编出一本30多万字的讲义,绘制出了一套浮游生物与底栖生物图谱,还亲自划着小舢板出海采集标本,如期开课,啃下了这块硬骨头。
叶立勋英俊潇洒,才华横溢,讲课生动形象,风趣幽默,成为许多学生崇拜的偶像。他从澳洲带回的那些海洋生物录像带在课堂上播放,他在旁边为同学们翻译,那些学术性很强的知识,经他翻译后变得通俗易懂,妙趣横生。“那时候潜水调查还没有正规的水下相机, 叶立勋便自己设计相机的防水设备,再找工厂做出来。”曾晓起说。他生命的乐章仿佛永远是高亢的、紧张的。他是教研室副主任,还担任过党支部组织委员、工会委员,人们都说他有一种极强的凝聚力,能将教研室的同志团结成一个战斗集体,在这样的集体里,哪怕工作再累,每个人都感到心情舒畅。每当师生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时,他都会适时走进你的工作、学习或生活,帮你排忧解难,大家都亲切地称他“常委”。
1990年9月,叶立勋接受大连一家企业关于“网箱研制鲍鱼底质的调查及解决污染的办法”研究课题后,先后5次到大连进行实验采样,可以说胜利在望了,当大连方面又来信请他去做最后一次采样以便得出调查结果时,没想到他高亢、紧张的生命乐章已经画上了休止符。
未曾忘记
王成海、叶立勋的生命虽然是短暂的,然而,他们非同寻常的人生经历却为今天的海大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们挚爱大海,爱得热烈,爱得专注,爱得深沉。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入海蓝”,这是他们一生最好的写照。他们的意志锻造了海大人的品格。海大人没有忘记他们,在青岛革命烈士纪念馆和海大校史馆均有两位英烈的事迹介绍。每年清明节,水产学院的老师们都会带领新生们前去祭奠。
王成海、叶立勋在威海镆铘岛海域做海洋调查时的合影。
今年是两位烈士牺牲30周年,正值建党百年,海大水产学院各学生党支部在支部中深入开展向王成海、叶立勋烈士学习教育活动,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水产养殖本科生党支部党员李海程说:“科研资料稀缺,他们就亲自出没风波里,用血肉之躯从涌浪中为后人攫取大海的智慧。面对事业他们呕心沥血,穷其一生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攻坚克难,他们是海大水产人的精神丰碑。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更要艰苦奋斗、不懈奋斗,为我国的海洋事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2018级水产养殖硕士党支部在水产学院党史学习教育“学烈士精神、传红色经典”支部专刊中写道:“我们不仅要继承先烈们的奋斗精神,还要将其转化为矢志创新的实际行动,将学术先辈们付出心血推向前进的事业发扬光大。”
“两位老师逝去后,海大的潜水调研一度中断。直到2005年,管华诗院士承担海洋药物资源相关调查工作时,潜水调查再度续接起来,并取得许多成果。每次海岛调研我都会想起他们,如今潜水作业的条件已今非昔比,遇到复杂的海底状况,会有专业潜水人员负责。水产学院师资数量再也不用担心‘不够用’,学院已建起了老中青梯队,再也不缺博士老师,但每一名老师在入职后,都会自发学习他们的英雄事迹。”曾晓起说,正是这些平凡生命凝聚的力量,铸成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绘出海大水产事业的蓬勃景象。(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郭菁荔 通讯员 刘 柱)
责任编辑:孙丽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