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三我”特刊 | 一周说 给“邻避效应”一个满意答案

2021-06-16 07:47

青岛日报2021年6月16日7版


一周说

给“邻避效应”一个满意答案  

城市公共治理,是一部逐渐展开的历史;而“邻避效应”,无疑是城市治理发展中不可回避的一个巨大“问号”。

应该说,无论公共设施多么必要、多么有用,“不要建在我家后院”都是一般百姓的普遍心理。随着城市发展扩张和百姓环保维权意识的提高,近年来,城市公共设施建设这篇大文章带来的“副产品”——“邻避效应”及“邻避后效应”凸显。公众心声不能忽视,公共设施也不可或缺,如何在个体利益与社会公共利益之间找到平衡点,如何合理消弭这一现代公共治理决策机制不完善的衍生结果,是城市现代治理的重要课题。

近年来,随着城市公共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在我市的城市版图上,污水处理厂、垃圾转运站、公交场站、通讯基站、换热站和变电站等公共设施逐年扩容,接踵而来的相关投诉也越发频繁。在观海新闻客户端“直通12345”平台上,此类投诉一直“高温”不减。事实上,某些公共设施不仅在建设前引发过百姓的抵触情绪,即使在建成后,也因管理不善会再次成为周边居民的“槽点”。

不久前,观海网友Cm7Kb在“直通12345”平台留言,投诉西海岸新区辛安街道新天地一号小区南面的建材垃圾场噪音扰民。观海网友9scTzA日前也在平台留言,反映即墨区环秀街道办事处德馨珑湖垃圾转运场露天堆放问题。该网友吐槽说,因为垃圾转运站散发出的恶臭在17楼都能闻到,夏天居民根本就不敢开窗。无论是噪音还是异味,都是困扰百姓生活的一部分。为百姓提供各类生活便利,公共设施不可或缺,但接踵而来的后续问题解决得如何,无疑也与百姓的生活幸福指数息息相关。

在城市公共治理这篇大文章中,回答“邻避效应”这个“问号”,首先是技术问题。以创新技术消弭环保“后遗症”,无疑是许多先进城市在解决此类问题上的“必选答案”。上海市就为此做出了有益尝试,该市在中心城市实施了垃圾转运站变身“街心花园”工程,这些垃圾转运站采用全地下式设计,实行垃圾收集、分拣、压缩和转运等过程全密闭处理,不但有效避免了异味、噪音等扰民问题,更因绿化美化,而使其成为周边居民的休闲娱乐场所。广东佛山南海固废处理环保产业园也是个中典范,该产业园率先引进和研发了先进设备和技术,找到了400个跟臭气有关的影响因素,逐个攻克,即便是夏天,人们站在垃圾焚烧炉跟前也闻不到任何臭味,成就了闻名遐迩的“瀚蓝模式”。显然,这种以技术创新打破环保“魔咒”,釜底抽薪式地解决“邻避效应”和“邻避后效应”之法,值得我们借鉴。

化解“邻避效应”的质疑,同样需要重视沟通问题。在平台上,就一些网友反映的公共设施扰民问题,相关部门每次都认真回复,但之后,网友屡次反映,部门再屡次回复,如此循环往复,个中原因,除了涉及个体的感觉认知差异外,相关部门在沟通上的欠缺也难辞其咎。因此,面对可能引起“邻避效应”的相关问题,如果回复中含糊其辞、信息不对称,公众知情权得不到保障,公众情绪得不到有效舒缓,就不可能达成最终共识。因而,回应网友的反复质疑,相关部门不能墨守成规、按部就班地进行常规回复,需全面完善相关决策信息公开机制,加大信息公开力度,以公开、透明的态度切实取信于民。同时,还应另辟蹊径,主动出击,争取信任。在这个问题上,大连市的经验值得效法。该市将百姓敏感的大连寺儿沟污水处理厂、泰达垃圾焚烧发电厂等10多家环保设施常年向公众开放,满足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和参与权,让污染治理设施在群众监督之下运行,有效化解了环保项目的公众疑虑。

解决“邻避效应”的压力,最终还要依靠治理模式创新。环保是社会问题,应打破先前政府“包揽一切”的治理模式,建立一种多元良性互动的治理格局,共同面对,合力解决。同时,还须科学合理地回应百姓的利益诉求,建立利益协调机制,对冲“邻避效应”带来的后续压力。此外,完善调解、司法等救济措施,建立动态多元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也是题中应有之义。无疑,在城市治理进入全新发展阶段之际,如何全力探索更为完善的环保治理机制和风险控制机制,给“邻避效应”一个满意的答案,考验着地方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治理水平。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