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观海快评 | 有的文物“出圈”,有的文物“长毛”

2021-06-20 18:38 青岛日报社 / 观海新闻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 评论员 王学义

最近,河南卫视凭借一档《端午奇妙游》节目引发全网关注,特别是其中的开场舞《祈》刷爆朋友圈。而在陕西咸阳,近日有网友发现,乾陵博物馆有两件正在展出的文物“长毛”了。图片被晒出来后,网友戏称“唐陶彩绘胡人俑”四周长满了小绒毛,在光线的照射下仿佛一只“金丝猴”。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今年春节期间开始,河南卫视凭借一档《唐宫盛宴》走红,当地就出现了游客排队进博物馆的一幕。今年端午期间又推出《端午奇妙游》,走红的不仅仅是《祈》,《兰陵王入阵曲》《丽人行》等节目也获得广泛好评。博物馆热度也随之剧增,相信越来越多文物会进入大众的视野。


与河南一样,陕西也是文化大省。此番被曝出文物“长毛”的乾陵博物馆,于1978年建立。乾陵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的合葬之地,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一座夫妇皇帝合葬陵,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则天肯定不会想到,自己的陵墓此番会以这样的方式成为舆论焦点。关于此次“长毛”,乾陵博物馆方面的说法是,文物遇到天气、温度变化等原因,出现盐析,并表示文物已撤展,在文物修复室里,做了处理、养护。简单来说,“长毛”是“盐析”惹的祸。然而换一个角度看,到底是因为文物太“咸”了,还是太“闲”了?别的不说,为什么发现问题的是网友,而不是博物馆工作人员呢?

当然,不能仅仅凭一两件事,就说哪里的文博做得好,哪里做得不好。而且,陕西博物馆众多,文博资源丰富,偶尔一两件事出现疏漏,也可以理解。但是,文物保护是一件大事,工作人员不该有丝毫懈怠。考古和发掘文物花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假如到了博物馆中却长久地沉睡起来,甚至出现问题也不知道,这就是失职了。

近年来,文物活化已经成为热门话题,受到了普遍关注。前几年,《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宝档案》等节目让很多普通观众爱上了逛博物馆,有了自己喜欢的文物品类,有的年轻人也对考古文博方面的工作感兴趣。今年以来,河南卫视推出了几个爆红节目,今年3月三星堆考古时,四川也借短视频《我怎么这么好看》火了一把……凭借新媒体短视频,人们对文博的兴趣日益浓厚,这对从事文物专业保护的工作人员来说,既是动力也是压力。


让文物活起来,考验文博从业者、研究者的创新能力,也拷问基本的责任心,相关考核机制也应有所改变。此次文物“长毛”事件,给国内各大博物馆敲响了警钟,应该以此为契机,查找文物保护工作中的管理漏洞,完善细节,尽力避免此类事情再次发生。否则,哪里被网友晒出来,哪里就会尴尬。

现实中,文物活化的另一阻碍是,大量的珍贵文物文献资料沉睡在仓库中,有些文博单位是无力整理、研究。有些文博单位的从业者、研究者,却是不愿将一些文物文献公之于众。即便社会上有志于做文物活化的人想查看相关资料,他们也百般阻挠,以各种理由将其拒之门外。为什么这样?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将这些文物文献看做是自己的“资源”。隔几年拿出一部分来,就可以发表论文,当研究成果,评职称、涨工资。他们非但没有做好“桥梁”作用,反而成为文物文献与大众之间的一道铁闸。假如这一问题不能从体制、机制上很好地解决,那么文物恐怕就很难“活”起来。

保护文物、活化文物,博物馆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使命。不仅需要用心,更需要保持初心,摒弃私心,如此才能让文物世代相传,才能对得起祖先、对得起大众。

责任编辑/王学义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