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6月23日讯 6月22日至23日,全国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推进会在城阳区召开,会议交流和总结了近年来各地社区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经验,研究和讨论了社区社会组织培育扶持、宣传引导、规范管理等工作举措,城阳区作为基层代表在推进会上汇报发言。
“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是推进社会组织改革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全城乡社区服务体系、完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助力推动乡村振兴的重大举措。”民政部社会组织管理局局长柳拯说,“在青岛召开全国社区社会组织工作推进会议,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总结交流各地工作经验,进一步理清新发展阶段社区社会组织发展思路,明确下一步工作任务,加快推进社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步伐。”
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引导社区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是一项新的社会工程,事关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全局,事关民生福祉保障,事关党的执政基础不断夯实。近年来,城阳区扎实推进“阳光城阳”建设,把社会组织作为推进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力抓手,社会组织蓬勃发展,全区登记注册社会组织达到663个,连续五年保持了15%以上的高速增长,备案社区社会组织1750个,连续五年保持20%以上增速。社会组织已成为城阳区动员社会力量、维持社会秩序、增强社区活力、服务人民群众的重要组织力量,为加快建设青岛中央活力区、幸福新城阳提供了重要动能。
此次推进会实地考察了“阳光城阳”会客厅、青岛社会组织党校暨青岛市社会组织阳光创享中心、城阳区社会组织创新创业苑、瑞阳心语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城阳社会组织创业街、城阳街道后田社区、城阳区社会组织服务大集等城阳区社会组织工作实践的典型代表。其中,拥有90多项区级以上荣誉的“村改居”社区,城阳街道后田社区社会组织提供的精准化、精细化服务令考察人员赞叹连连。
在后田社区,有一张社会组织微公益项目服务菜单。其中,后田社区“关爱志愿队”是在党委带领下于2013年由几名年轻党员自发形成的一支社区社会组织。他们为有需要的居民检修天然气、免费理发、打扫卫生、义务献血、给困难学生捐款捐物,还负责孩子们的心理辅导等。社区里有一些常年不能出门的居民,队员们就定期把他们背下来,用轮椅推着老人到社区广场和国学公园,让老人晒晒太阳,看看几年来社区的变化。
多年来,“关爱志愿队”就像一块磁铁,吸引着社区所有居民一起加入,志愿者也由原来几名成员发展成为现在几十名甚至上百名的固定队员。如今,在社区每个角落,“关爱志愿者”的服务无处不在:“老伙伴关爱”“芝麻加油 妈妈俱乐部”“德润书屋”“阳光心灵驿站”等民生关爱公益服务项目,给予社区居民精准、精细的个性化服务。
同样得到一致好评的还有城阳社会组织创业街。据悉,社创街于2020年经城阳区民政局批准成立,现已入驻青岛市级社会组织5家,区级社会组织12家,社会企业10家,可为新入驻的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提供500平米的办公空间、2000平米以上的公共活动空间、多个特色创享空间,入驻的多家社会组织和社会企业从松散型的自动聚集到规范型的系统运营。
对于这个平台,青岛五福公益服务中心理事长郗兴达感慨颇多,他告诉观海新闻记者,以前做公益总是“单打独斗”,现在有了可以将众多社会组织聚合起来的平台,大家“抱团取暖”,实现了“齐头并进”的发展。
“举个例子,青岛城阳雨润职业培训学校发起的‘传统文化参与社区治理’服务项目,以前只有一家社会组织在做,现在与青岛市手工艺协会、城阳区德正文化培训学校、青岛城阳社区公共事务服务中心等多家机构进行联动,规模越来越大,已经在不同社区中举办了41场次传统文化讲座和主题活动,受益总人数达1409人。”郗兴达介绍说。
类似的社会组织“孵化器”,城阳区还有多家。据悉,城阳区创新打造 “1+3+8+N”孵化体系,从入壳前、孵化中、出壳后等各环节为社会组织提供全方位、全链条指导服务,2年内已培育社会组织36家。
“在开展志愿服务、文化活动等文明实践活动领域,公益性的社会组织可以有效补位,为社区和谐发展提供动力,让居民之间关系逐渐从陌生人变成熟人甚至好朋友。”城阳区社会管理局负责人关忠林认为,社会组织的特点是凭业务专长精准满足居民需求,起到基层治理“润滑剂”的作用。
在下一步工作中,城阳区将更加全面准确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对民政工作和社会组织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各项决策部署,不断深化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充分发挥好社会组织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服务行业的作用,不断推动社会组织集约化、服务专业化、平台标准化、项目品牌化,努力为社会组织高质量发展探路领航。(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贾臻 周伟 通讯员 苟小妹)
责任编辑:刘锟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