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天下青岛人| 青年作曲家田田畅谈创作历程:音乐家要有大历史观



作曲家的星辉,洒在家乡的海面上

青年作曲家田田畅谈创作历程:音乐家要有大历史观

见山,见海,见自我,见大历史观。作为新生代中国作曲家的代表,青岛籍作曲家田田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近年来先后荣获2016年乔治·埃内斯库国际交响乐比赛冠军、北京现代音乐节交响乐大奖赛冠军。田田的作品在东方文化、西方技巧之间自由出入,拥有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大历史观,不论是古典名篇、现代诗佳作或者是城市人文主题,田田都能用音符予以阐释,通过交响诗、管弦乐、室内歌剧、舞剧的形式形成文化观照。作为青岛走出的“85后”作曲家,田田认为“青岛需要一个匹配大都市的海洋音乐作品”,而这样一部作品与这样一位年轻作曲家也让青岛乐迷翘首以待。

作曲家要有创造力

生于1987年的田田现任教于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与青岛走出的众多音乐家不同,他中小学时期就读于常规学校而非艺术学校。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时,他已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和较为全面的艺术观念,因而能够驾驭多种多样的题材,比如室内乐《秋昙夜咏》、室内歌剧《三棱镜》以及根据北岛诗作《青灯》创作的室内乐作品《青灯梦影》。“我的创作有当代音乐,也有红色主题,还有中国传统文化主题,我个人认为知识储备是第一位的,创作者不能偏科、不能偏食,要有一个大的历史观。”对于作曲家来说,如何将西方音乐的艺术遗产跟中国的悠久传统相结合,是一个长期课题,“我觉得难点在于西方技术很多、很杂,并不完全适合东方的审美。西方音乐跟中国观众有些距离,尤其先锋派跟大众相距甚远,所以需要中和一下,这种中和要考验作曲者的观念,能否把自己的创作跟西方技术恰当结合,展现中国传统的审美和当代的审美,这是好几代人要思考的问题。”

在高雅音乐领域,演奏家往往出现在聚光灯下,而作曲家则需要在作品的评奖、演绎、传播里不断验证自己的创作能力。“作曲家的满足感来自对声音的想象,如果演奏出来的声音和你的想象契合,说明你的作品很成功。作曲有意思的地方不同于演奏,作曲家将他的灵感从思维过程变成乐谱,这叫第一生产力,这里面贯穿了从古到今的灵性状态。它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创造,有了这一点才有第二生产力也就是‘演奏’,才有乐曲进一步的宣传和流传。”在创作的时候,作曲家还能与以往的大师“神会”,“大师也会遇到具体的创作问题,也会遇到表达的煎熬。”

青岛的大海审美

海洋主题交响乐是中国交响乐的稀缺品类,青岛近年来通过委约的方式一直在寻找能代表“青岛的海”的交响乐作品。“青岛确实需要一部海洋主题交响乐作品,而且这部作品要回避海洋表达的单一化。比如门德尔松擅长用音乐造型和形象暗示出海洋的状况。海洋有多种多样的特征,不同状态的海洋也让人们有不同的心理感受,之前的交响乐作品描摹海浪的起伏比较多,但更重要的是音乐中有没有‘我’的存在——海不是在表面,而是在你的心里。海被当作永恒的课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应,海洋交响乐不只是单纯的涨潮、退潮,不能把大命题写小了。”田田认为,海洋只是青岛主题交响乐的一章,“其实青岛的城市文化、历史和山水都可以写,真正写青岛主题音乐,要把它从小渔村走到现在的历程都呈现出来。”

作为一个“老市北”,田田对青岛的老城生活有着深厚的情怀,“上海路见证了我的成长。最近,有些消息让我很受触动:华联商厦拆了,那是我小时候常去的地方;老环球的天桥也拆了,现在中山路变化太大了。”

田田自认为比较“宅”,“读书是我最大的享受,我愿意看书、看画,冥想比较多一点,是一个比较面向自我的一个人。我在青岛有很多朋友,同学一起聊天、聊音乐之外的事情,也是我放松的方式。”作为中国作曲界的“颜值担当”,田田颇有偶像气质,然而他不建议乐迷对严肃音乐家抱有偶像期待,“‘偶像’听起来高高在上,而我太年轻了,还是要跟大家距离近一点。”(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米荆玉)

责任编辑:王逸群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