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胶东经济圈向海图强,青岛“中心引领”挑大梁

《胶东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印发实施,提出到2025年,胶东五市常住人口达到33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

向海图强,青岛“中心引领”挑大梁

以青岛为核心,培育壮大泛胶州湾区、泛芝罘湾区、泛莱州湾区,构建陆海统筹发展布局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一盘棋”究竟将如何更快地行棋落子?青岛又将如何引领胶东经济圈在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当好先锋,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中展现新作为、争当排头兵?随着《胶东经济圈“十四五”一体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的印发实施,答案进一步明晰。

作为指导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明确,胶东经济圈要做优做强做大“海”的文章,承担起山东经略海洋、向海图强的重任。

《规划》要求胶东经济圈牢牢把握“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打造国际海洋创新发展高地、国际海洋航运贸易金融中心、新经济发展先行区、高水平改革开放引领区、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到2025年,常住人口达到33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同时,《规划》进一步明确了青岛的“中心引领”作用,提出要发挥青岛特色优势,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辐射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引领胶东经济圈经济总量显著提升,努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在山东加快构建“一群两心三圈”区域发展总体布局中,身负“排头兵”重任的胶东经济圈不仅是引领担当,而且在与省会经济圈、鲁南经济圈错位发展的差异化优势上也格外突出。尤其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进程中,逐梦深蓝,强化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功能,对胶东经济圈而言,是机遇更是使命。

蓝图绘就,胶东经济圈正在开启一个更具想象力的蓝色未来。



青岛“挑大梁”

支持青岛强化开放门户枢纽、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

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引领胶东经济圈经济总量显著提升,努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聚力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

“胶东经济圈一体化”蓝图

到2025年,基本形成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常住人口达到33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

到2035年,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构建,国际海洋创新中心全面建成,建成实力雄厚、宜居宜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经济圈

“五大定位”

国际海洋创新发展高地

国际海洋航运贸易金融中心

新经济发展先行区

高水平改革开放引领区

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经济圈

以“逐梦深蓝”为指引,未来,胶东经济圈将呈现一幅怎样的发展图景?

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规划》为胶东经济圈一体化明确了发展目标——

到2025年,胶东经济圈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关键领域合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引领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作用更加凸显,基本形成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常住人口达到3300万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万亿元。

到2035年,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格局全面构建,国际海洋创新中心全面建成,现代产业体系全面形成,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塑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全面实现,建成实力雄厚、宜居宜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经济圈。

自2020年1月山东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胶东经济圈在破除一体化壁垒上持续进阶,成立教育、医疗、信用等30多个联盟,签署40多项合作协议,公积金实现异地接续转移、信息核查共享、异地缴存互认,企业开办实现“区域通办”。

在今年4月1日召开的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推进会议上,省委书记刘家义主持会议并讲话,强调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对发挥山东半岛城市群龙头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要做优做强做大“海”的文章,在山东半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中当好先锋,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出贡献,在落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展现新作为、争当排头兵。

无论是经济体量、区位优势还是战略价值,胶东经济圈都具备成为区域协调发展引擎的潜质。2020年,五市常住人口3243万人,地区生产总值3.1万亿元,分别占全省的31.9%、42.5%,工业总产值过4万亿元,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过5万亿元,轨道交通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医药、先进结构材料4个集群入选国家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在并不很遥远的15年内,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经济圈”,这一高点定位,也显示了胶东经济圈的魄力与决心。

壮大湾区经济,青岛“挑大梁”

一体化,一盘棋。在胶东经济圈的棋盘上,将形成怎样的发展格局?作为中心城市的青岛将如何担纲?

在这份72页、三万四千余字的《规划》里,作为中心城市的“青岛”二字被提及了94次,远高于区域内其他城市,引领作用不言而喻。

《规划》以“共筑陆海联动发展新格局”,对胶东经济圈的未来发展方向进行了概括。明确进一步发挥青岛的辐射带动作用,以青岛为核心,依托高铁、高速等交通轴和滨海发展带,培育壮大泛胶州湾区、泛芝罘湾区、泛莱州湾区,构建“中心引领、轴带展开、湾区带动、多点支撑”的陆海统筹发展布局。

“中心引领”,指的就是支持青岛强化开放门户枢纽、全球资源配置、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功能,聚力更高水平“搞活一座城”,加快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基本建成开放现代活力时尚的国际大都市;发挥青岛海洋经济领先、智能制造发达、金融服务集聚、开放程度较高等特色优势,建设国际知名的青岛都市圈,辐射带动区域一体化发展,引领胶东经济圈经济总量显著提升,努力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多点支撑”,既包括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国家级重大平台,也包括青岛西海岸新区等国家级、省级新区,8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4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时还涵盖多个一体化先行区和联动区:高标准建设莱西—莱阳一体化发展先行区、胶州—高密临空临港协作区、平度—莱州—昌邑绿色化工联动区、即墨—龙口产业高质量发展合作区,探索建立海阳—乳山新能源产业、牟平—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高科技产业、青岛西海岸新区—五莲临港产业、海阳—莱阳—即墨海洋产业等联动区——依托这些区域融合战略支点,集聚要素资源,放大平台效应,拓展区域发展空间,增强区域综合竞争力,实现区域高质量发展。

在这一布局的展望中,“湾区经济”是高频词。湾区经济已经是世界级经济的符号,数据统计全球75%的大城市、资本和人口,聚集在距离海岸线约100公里的地区。日本东京湾、美国旧金山、美国纽约湾区集合了近20%的世界500强企业和超100所的世界级院校。胶东经济圈也将通过强化湾区发展,激起更大的经济涟漪效应。

在这个过程中,处理好一体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关系尤为关键。对此,《规划》提出要树立统一目标,突出各市特色,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打造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现代产业集群,促进青烟威海洋经济、青烟潍临空临港经济、青潍日循环经济产业协作带和交界地带融合发展。其中,烟台将提升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核心城市功能,建设现代化国际滨海强市;潍坊将打造全国农业开放发展高地和国际动力名城,建设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威海将打造中日韩地方合作重要支点,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精致城市;日照将打造先进钢铁制造基地、北方能源枢纽,建设现代生态活力港城。

处理好与省会经济圈和鲁南经济圈的关系,突出做好“海”的文章,实现互相补充、相得益彰。《规划》提出要以“济南—淄博—潍坊—青岛—烟台—威海”为主轴,唱响济青“双城记”,共建济青科创制造大走廊;强化青岛、日照作为鲁南经济圈出海口功能,依托鲁南高铁、瓦日铁路、新菏兖日铁路、日兰高速公路,构建多式联运集疏运体系等。

推进城乡融合发展,也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题中之义。胶东经济圈拥有覆盖青岛一区两市的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和4个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未来,将形成更多城乡融合、乡村振兴样板。

做好做强做大“海”的文章

从地理空间来看,海洋给了胶东经济圈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青岛、烟台、潍坊、威海、日照五市陆域面积5.2万平方公里,而海域面积达13.3万平方公里。

从海洋特色来看,依仗“蓝色宝库”的胶东五市已经积累了丰厚的蓝色底蕴:拥有青岛、日照、烟台3个货物吞吐量过4亿吨大港;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全球领先,涉海两院院士约占全国的1/3;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达到9150亿元,约占全国的1/8。

如何做好做强做大“海”的文章?《规划》提出要共创经略海洋新局面。

“海洋核心竞争力全面提升”在《规划》的各项分解目标中位列首位。到2025年,胶东经济圈要实现港口货物吞吐量达到18亿吨,海洋经济成为区域协调发展的强力引擎,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5万亿元。这意味着要保持每年10%的增速,对五市而言,是压力也是动力。

在胶东经济圈的五大发展定位中,有三项涉“海”——

打造国际海洋创新发展高地,深入实施科教兴海战略,打造海洋科技创新中心、海洋教育核心区,集聚全球高端海洋科教要素资源,支持青岛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努力在经略海洋中走在前列,在海洋强国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打造国际海洋航运贸易金融中心,推进港口岸线资源统一规划,突出特色、高效开发,提升现代港口功能,加快建设世界一流港口。大力发展大宗商品交易、船舶交易、航运保险等高端航运服务,推动从装卸港向枢纽港、贸易港、金融港升级,增强海洋航运、贸易、金融全球影响力和竞争力;

打造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坚持开发和保护并重、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并举,巩固生态基底,建设山海湾岛林田河生命共同体,维护黄渤海生态平衡和生态安全,率先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优势。

目前,胶东经济圈现代海洋渔业、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盐业、海洋新能源、海洋交通运输5个产业规模全国领先。未来,更要深度挖潜,向海洋要发展动能。

新旧动能转换率先塑成优势

占据山东新旧动能转换“三核”之“两核”——青岛和烟台,胶东经济圈在“新旧动能转换率先塑成优势”上自然当仁不让。

在指征新旧动能转换成效的指标上,《规划》提出“四新”经济占比达到42%左右,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左右。这两项均高于山东省“十四五”规划在对应指标上提出的“40%左右”和“9.3%左右”。

协同创新和产业发展是胶东经济圈新动能的重要来源。

目前,五市拥有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烟台核电研发中心、潍柴内燃机可靠性重点实验室等200余家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蓝鲸2号”钻井平台、“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等大国重器世界领先,有底气形成更强劲的创新动能。共同营造良好创新生态,青岛将发挥区域创新高地作用,加强科技创新前沿布局和资源共享,联动五市打造东部沿海协同创新高地。

共塑产业高质量发展新优势,五市将携手建设国际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全国现代服务经济中心、建设全国现代农业引领区、构建数字经济新高地、培育优良产业生态。

在产业空间上实现错位协同发展。五市将培育形成以青岛为龙头、湾区经济为带动、临港经济为支撑的空间布局——提升青岛产业创新发展能力,发挥烟台、潍坊等装备制造优势,高效配置区域产业资源,提高全产业链区域配套能力,形成研发在中心、制造在周边,链式配套、梯度布局的产业分工体系,形成特色鲜明、相对完整、安全可靠的区域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服务新发展格局能级跃升

在全国区域发展格局中凸显自身价值,胶东经济圈要实现“服务新发展格局能力持续提升”,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支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战略链接,对外开放枢纽作用、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显著增强,高水平开放取得明显成效。

“开放”是胶东经济圈的基因。从区位来看,胶东五市是不折不扣的开放前沿:向东与日韩隔海相望,向西背靠黄河流域广阔腹地,向南连接长三角,向北对接京津冀,是我国对日韩开放最前沿、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交汇的关键区域、沿黄省份和上合组织国家主要出海口。与此同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自贸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国家战略在这里叠加。2020年,五市进出口总额1.4万亿元、实际利用外资110.4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64.4%、62.6%,势必要在更高水平开放中发挥更大价值。

放大“日韩”门户作用,打造中日韩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是胶东经济圈发展的“必修课”。

建设日韩投资重要目的地,胶东经济圈要聚焦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海洋等先进制造业和工业设计、金融服务、医养健康、影视动漫等现代服务业,吸引日韩重点企业布局高端产业链,探索跨境人民币贷款和发债、资本项目收入结汇支付便利化等中日韩地方合作新机制。

胶东经济圈还承载着多个构建中日韩合作平台的使命,将高水平建设中日(青岛)地方发展合作示范区、威海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潍坊(诸城)中日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中日韩(日照)国际产业园,推进中韩(烟台)产业园与韩国新万金产业园深化合作,推动中日韩三国政府达成的双多边重点合作项目加快落地。

RCEP也是五市开放发展的新机遇,建设RCEP青岛经贸合作先行创新试验基地、烟台RCEP产业合作发展中心,打造面向日韩、东盟等地的合作先行区。

进一步强化东北亚国际航运枢纽功能,显著提升链接国内外主要城市的通达性,五市将完善全域一体、便捷高效的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全面建成“1小时通勤圈”。

破除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五市还将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实现成本共担和利益共享机制初显成效,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诚信社会建设成效明显,市场主体活力全面激发。

握指成拳,向海图强。一幅蔚蓝色的瑰丽画卷正在胶东半岛展开。(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杨光)

青岛日报2021年8月27日3版

责任编辑:管佳宇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