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作为青岛市即墨区为民办实事项目及国际时尚城建设攻势重点项目(活动)的即墨古城大讲堂,邀请到著名翻译家、中国海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林少华做主题为“日本美学与中国禅意”的专题讲座。本次活动由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青岛市即墨区人民政府、青岛出版集团主办。
林少华
林少华教授从洁净之美、洗炼之美、素朴之美、时序之美、群体之美、阴柔之美、感伤之美、象征之美八个方面讲述了日本美学与中国禅宗的关联性,同时进行了中日美学观念的比较。
日本禅学思想家铃木大拙曾说:“俳句是日本人心灵和语言所把握的最得心应手的诗歌形式,而禅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尽了自己卓越的天知。”
林少华教授认为,禅本质上是洞察生命本身的哲学,认为永恒即当下的每一个瞬间,强调某个瞬间的顿时感悟。而俳句恰恰是掐头去尾,传达一种瞬间的心灵安宁与自由,传达万物皆空的纯净的愉悦感,可以说是禅宗拈花微笑的诗意表现。
林少华教授指出,日本美学也存在超乎常规的内容,甚至具有可怕的毁灭性。像三岛由纪夫及其本人自杀事件所表现的暴烈之美,就是一个显例。这些审美倾向也需要我们保持清醒和警觉。
部分精彩内容分享
洁净是日本美的前提条件。日本学者大野晋考证,日语里表示美丽、好看的词语“美しい”最初的意思是爽净、干净,没有污垢。后来频繁使用的“綺麗”(きれい),一开始也是指干净、清洁,现在仍有这个意思。同西方、中国在美的方面尚善、尚大、尚力、尚丰不同,日本人更尚洁。“洁就是美”的审美意识已经渗透到日本人生活的几乎所有层面。
较之西方追求精雕细刻,中国喜欢富丽堂皇,日本更推崇素朴美、自然美、原始美、朴拙美、寂寥美、不平衡美,甚至是残缺美或者缺憾美、废墟美。日本语境中的残缺美乃是追求完美中的残缺,乃是十全十美的残缺,匠心独运的朴拙,洗尽铅华的素朴,这点有别于西方和中国民间审美趣味的主流。
时序之美在和歌俳句上面显而易见。可以说去掉四季时序,日本的诗歌阵列几乎溃不成军。最典型的莫过于俳句中的季语,每首当中都有点季之语,比如油菜花是春天的季语,没有这个就不能成为俳句,就不能成为诗。严格程度大概仅次于中国格律诗的格律、声韵、平仄、对仗等要求。
在关注的对象上,较之中国人眼中汹涌的茫茫宇宙、幽幽天地、浩浩沧海、巍巍高山,日本人关注的是微观世界、弱小生命。在绘画领域,日本风景画,在构图上很少从开阔的视野收纳风景,而大多撷取自然的一角。在文学世界,以优美细腻柔慢婉约为鲜明特点。
受中国魏晋至隋唐时期文艺风尚的影响,日本咏花主要咏的是梅花。公元1200年以后,梅花的地位由樱花逐渐取而代之。由欣赏凌寒斗雪生命力顽强的梅花转而欣赏花开三日好的生命力脆弱的樱花,而且较之其盛开怒放之时,更衷情于花事阑珊之际,不知道有多少日本人借此抒发凄婉、落寞、悲凉、无奈的情怀。较之朝霞满天、繁花似锦,夕辉下的断墙残垣枯草凋花更能深切触动日本人的心弦。这也体现了日本三大美学概念,即物哀、幽玄、侘寂。(责任编辑:宋新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