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好发展“先手棋”,必须先下好人才“先手棋”。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源源不断培养造就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优秀人才,真心爱才、悉心育才、精心用才,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近期,青岛在人才方面推出了不少创新举措,以此为着力点,不断激发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聚焦产业发展,全面引才育才聚才。发展是第一要务,在日渐升级的“抢才大战”中,一座城市要占得先机,就必须确立开放引才的综合优势,形成引才聚才的“强磁场”。当前,“2021年青岛市引才百日攻坚行动”正在进行中。作为全市下半年招才引智的重要举措,此次行动秉持国际化视野,聚焦青年人才引进和项目落地转化两条主线。其中,着重强调了对人才的服务,力图打造涵盖需求摸排、人才招聘、引进培育、跟踪服务全链条的人才引进服务体系。应该说,这种姿态和行动,都有利于提升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在制度方面,青岛也不断进行完善。11月22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正式印发《关于推动技能人才与产业融合发展实施方案》,强化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力争每年新增高技能人才2万人,从育才方面积极为产业发展夯实人才之基。
持续优化精准服务,助力人才创业发展。人才是第一资源,把人才资源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才能更好体现人才价值。对于手握技术的高层次人才来说,创业创新面临的难题之一是资金。11月17日,位于胶州市的青岛能蜂电气有限公司成功获得1000万元“人才贷”,这是青岛“人才贷”新办法实施后发放的首笔贷款。这家企业是国内领先的智慧储能领域高端设备制造商,拥有11项国家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迎来发展良机。此前虽也在申请专利权质押贷款,但额度只有150万元,远不能满足发展需要。怎么办?相关部门按照“人才贷”新办法,为企业解了燃眉之急,这也是通过制度创新,实现惠“才”惠“企”的一个样本。制度因地制宜,为人才增添动力,让企业更有活力,实现了既“聚才”又“聚财”,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加快发展战略人才,建设创新高地。城市发展需要战略眼光,要抓好战略科学家这个“关键少数”,培养更多领军人才,带动更多创新团队。事实上,青岛一直高度重视高科技人才的凝才聚智作用。目前,全市共有在青两院院士66人,其中24人为涉海领域院士,这是这座城市重要的底气。青岛还通过改革来为人才打通赛道,不久前在全国率先开展“工业互联网工程技术”职称评审,让从业者倍感鼓舞,也有利于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来青。不过也要看到,科技发展风驰电掣,若想占据主动,就必须不断把目光投向更远处。比如,最近“元宇宙”火热,这一领域的“抢才大战”也已开始,部分人才已被开出了百万年薪。而“元宇宙”范畴中VR/AR等属重要赛道,这些行业中,青岛其实拥有一定优势。如何保持住优势,并在产业上更突出地体现出来,恐怕依旧离不开“人才”二字。
这是千里马竞相奔腾的新时代,这是创新潮波澜壮阔的新征程。我们要以更加开放的格局、更加宽广的胸襟、更加包容的环境,加快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努力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吸引天下英才近悦远来,让更多人才来到青岛、留在青岛、扎根青岛,打造创新发展最活跃要素的人才高地,为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注入蓬勃动力。(王学义)
责任编辑:管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