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风从海上来 | 以“软实力”打造“硬支撑”的上海路径

专业实训干部通过深层次的现场走访、专题研讨、专家求解,探寻上海文化建设的“密码”

以“软实力”打造“硬支撑”的上海路径

开放、创新、包容的上海,身处中国连接世界的最前沿。每天,这里都在快节奏地上演令人耳目一新的传奇故事,型格万千的审美意向在这里碰撞。然而,一旦开始走进这座城市的生活,一种被文化所浸润的自如和诗意,便会越过高楼林立的繁华深处、穿过熙熙攘攘的市井街头向你涌来。这种文化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是上海人最为骄傲的一部分。

从“十三五”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到“十四五”的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上海文化以“软实力”打造“硬支撑”。无论是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重大文化设施建设改造、哲学社会科学“四库”建设等为代表的文化事业,还是影视创制、艺术品交易、演艺、电竞、网络文化、创意设计等空前繁荣的文化产业,都在鲜明地指向一座“更加开放包容、更富创新活力、更显人文关怀、更具时代魅力、更有世界影响力”的文化之城。

当专业实训干部从上海路径中发现青岛与上海拥有诸多共通的文化基因,共同走过“港口”“金融”“开放”等经济发展之路时,他们也从深层次的现场走访、专题研讨、专家求解中,得出了一些可供青岛借鉴的有益经验。

从原色到源力,聚焦城市文化功能内涵,让文化方方面面“活”起来

革命之红、海派之蓝、江南之绿,被认为是上海文化的三原色。坚持守正创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更好地赓续红色基因、彰显海派魅力、展现江南风韵,是上海聚焦文化供给提质增效,增强城市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

在上海,丰富的社区文化活动空间便捷可得。

以人为本,更要为人所用,注重文化的功能内涵,是上海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特点。

11月下旬,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与实训单位东方国际集团举行党建联动特殊党课,集体观看了经典红色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以革命烈士李白为原型的这部经典作品,荣获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2021年入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重点扶持作品名单。站在拥有80年历史的美琪大戏院前,实训干部赵绍贤难掩激动,“80岁的美琪大戏院与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将‘美轮美奂’的建筑风格与‘琪玉无暇’的艺术水准熔为一炉,生成了代表上海城市软实力的崭新名片。观众可以走进剧院,了解上海的红色文化、艺术特质,我们是否也可以将‘五四运动’等红色资源挖掘打造成‘青岛人必看、来青岛必看’的品牌剧,借此提升青岛城市和文化影响力?”

以红色文艺精品力作擦亮上海“红色文化”名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在全国演出已超过300场。实训干部袁胜道注意到,上海创新开展红色文化传承弘扬的生动实践远不止于此:中共一大纪念馆除了设计帆布包、筋膜枪等年轻人喜爱的文创产品,还让不同部门的员工上阵,推出原创沉浸式体验剧《思南路上的枪声——向着光明前行》,并在周公馆首演。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上海红色旅游也定下“2025年接待人数逾4000万”的新目标。

当我们提及上海的文化风景,拥有武康大楼、衡复风貌馆、徐汇艺术馆等文化地标的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便当仁不让地进入视线。与青岛的八大关、太平角一样,这片全上海最大的历史文化风貌区,也被誉为外国建筑博览会,“音乐衡复、艺术衡复”尽显上海文化的海派魅力。作为“海派文化之源”的徐汇区,深入挖掘海派文化精髓,大力推进文化的跨界、融合发展,已打造一批高品质开放型城市文化空间。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今年10月,上海昆剧团在思南公馆上演沉浸式昆曲《梦回武陵源》,几乎场场爆满。黄浦区委宣传部与上海昆剧团已连续4年合作“昆曲雅音会”系列活动,对昆曲这样一个悠久地浸润着江南文化剧种的不断传承、创新、发扬,是上海促进江南文化活化、健全江南文化保护体系、建设全国江南文化研究高地的一个缩影。

从原色到源力,做强“码头”、激活“源头”、勇立“潮头”,“上海文化”的品牌标识度不断提升,流动感和韧性都愈加鲜明。

重大文化设施与基层文化场所融通互动,打造“最美的公共文化空间”

文化设施是城市恒久的光源。12月,位于浦东新区的上海图书馆东馆即将试开放,毗邻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这座犹如“林中玉石”的阅读殿堂,以现代化的设施、时尚的空间设计,满足了人们对图书馆的美好想象。场馆建筑面积约11.5万平方米,是国内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图书馆。

阅读成为“上海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书店更是随处可见。

不止于此,一个个内外兼备的最美公共文化空间,正在上海街头陆续绽放。今年以来,上海已建成开放上海天文馆、浦东美术馆,“十四五”期间还将逐步建成上海少年儿童图书馆新馆、上海博物馆东馆、上海大歌剧院等重大文化场馆。此外,结合城市更新、城市品质提升,一批品质“生活秀带”“人文水岸”“艺术商圈”“城市书房”“街角公园”陆续涌现。

实训干部在醍醐艺术空间调研,上海艺术品收藏市场被业界看好。

跨过外白渡桥,就来到了苏州河静安段。强调人文景观的苏州河静安段,通过打造阅读的街区、生活的水岸、自然的花园,构建起城市水岸的文化空间。负责苏州河静安段公共空间贯通提升工程的上海市政总院以“城市文化取样”的理念,从建筑历史、文学作品、苏州河往事等核心内容中取样并运用到岸线打造中,最终达到“阅读静安·诗话苏河”的效果。“无论是桥洞下以连环画转化消极空间,还是桥廊处运用剪影装置再现老上海的车水马龙,处处可见文化对空间的赋能。这种‘城市文化取样’的方法,让文化元素挖掘更具系统性。既为市民提供了舒适的文化空间,也延续了城市的文化脉络,可以广泛应用于青岛城市品质提升的各个领域。”漫步苏州河,实训干部丛国栋拍下一张张文化感十足的照片。

更难能可贵的是,除了重大文化设施和多元化城市公共空间,上海最美公共文化空间的打造已经深入社区,真真切切地走到了老百姓的家门口。“艺术社区计划”的实施,让好看又实用的“文化客厅”兼具温度和人气。刚刚落幕的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即以20个社区为展场,以实景展示“15分钟社区生活圈——人民城市”为特色,生动呈现了上海在城市更新阶段将文化艺术融入居民生活的创新实践。生活化的艺术,更具饱满的感染力。

杨浦区四平路1028弄,是一条没有路名也没有路灯的小弄堂。作为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四平社区展区的项目之一,“诗歌单行道”上线短短几天就刷屏上海人的朋友圈。这些由弄堂居民参与创作的诗歌,长短不一的字里行间透着最真挚的烟火气。“四平社区与同济大学多方通力合作,通过社区微更新实践,不仅构建起了最美的文化空间,更以生活与艺术融合为城市治理赋能。四平路1028弄和赤峰路被定义为‘NICE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这里打造的不仅是面向2035年的‘创新、创业、创造’三创社区,更意味着面向未来的美好生活。”实训干部张鑫龙说。

2021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以社区为展场,将文化艺术融入百姓生活。

从重大文化设施、多元文化空间再到社区,如何实现三个公共文化服务圈层的融通互动?嘉定区打造的24小时不打烊“我嘉书房”,就是一个生动案例。自2017年以来,嘉定区已在社区、园区、景区、商圈建成30个设计感强、环境优美的“我嘉书房”,开架图书17万册,纳入上海图书馆“一卡通”管理系统,可自助借还和办证。作为上海市首个以政企合作模式运营的24小时公共图书馆延伸服务点建设项目,“我嘉书房”探索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实践路径,采用政企合作模式运行,首家书房——菊园绿地天呈“我嘉书房”,即是菊园新区文体服务中心、绿地嘉唐置业有限公司、嘉定区图书馆三方共同作为运行主体。居民除了在这里读书和参与文化活动外,还可以申请组织文化活动,真正成为居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主阵地。

深入推进“文化+”“+文化”,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创产业

一座城市,最有味道的就是文化。各具特色的文创产业园区,既可以艺术寻踪,也可以体验时尚文化生活,更是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兴起的聚集地。M50创意园、尚街Loft时尚生活园区、幸福里创意园、上海国际时尚中心……连日来,实训干部调研了上海文化创意园区从1.0到3.0版本的升级蝶变,以及当下从“文创园区3.0版本”转型升级至“4.0版本”上苦练内功的各项探索。“从最初自发聚集的艺术区1.0版本,配套和服务完善的2.0版本,到市场主导的3.0版本,我们看到的上海文创园区实现了商旅文多种业态的融合,艺术、商业各有侧重,吸引了世界500强企业区域总部落户,还搭建起时尚秀场,对青岛各类型存量园区的更新发展都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实训干部焦健同时也注意到,在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上海国际文化创意园区已于去年开工建设,这里不仅将是国际时尚与创意中心,更将成为艺术品交易的枢纽。上海正从全球艺术的“风向标”,迅速迈向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

一个月,累计交易货值108亿元,这是第三届上海国际艺术品交易月新鲜出炉的成绩单。每年的11月,正在成为上海艺术品交易的“双11”。“数据显示,交易月期间,集中举办了302场艺术活动,包括6场艺术博览会、118场文物艺术品拍卖会、132场美术展览、46场展览展销活动。参与交易主体420余家,累计交易艺术品货值达108亿元,凸显出上海艺术品交易产业的蓬勃发展。”实训干部张萍通过调研发现,上海的艺术博览会突出艺术品交易特色,构建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上海廿一当代艺术博览会和进博会三大艺博会为主的体系。其中,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是国内国际化程度最高的艺术博览会,历年画廊返场率高达75%以上,参展海外画廊占比近七成,与巴塞尔艺博会的一线蓝筹画廊重合率近五成。

充分发挥上海文博美术优势,强化对全球文博美术资源的配置能力,是上海市“十四五”文化建设的重要部分,“全球艺场,艺术上海”不断展示实力。进博会期间,上海以精准服务打通艺术品交易全产业链,世界三大拍卖行佳士得、苏富比、富艺斯首次集中亮相,除了进博独享的免税政策,自贸区相关部门更是为每个机构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全流程追踪产品,与文物局、海关实现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联动,助力上海朝着千亿级规模艺术品交易市场迈进。第四届进博会后,上海落地了首票“展转保”艺术品,更多艺术品实现保税展示交易。

根据上海“十四五”文化建设规划,上海将聚焦重点产业推动“两中心、两之都、两高地”建设,即: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国际重要艺术品交易中心建设,打造亚洲演艺之都、全球电竞之都,形成网络文化产业高地、创意设计产业高地,力争在电竞领域形成世界级影响力。在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方面,上海规划打造“1+3+X”影视产业发展格局,并对各功能区、各区市协同发展做出规划定位。依托G60科创走廊,推动位于松江的上海科技影都成为影视后期制作能力、高科技制作能力突出的一流影视基地,截至目前,已集聚近7000家影视企业及工作室。“在丰富的影视资源禀赋中,上海将科技作为核心竞争力,折射出上海把握数字化发展先机,推动城市文化数字化转型升级的战略眼光和决心。”近日,实训干部周文旭所在的实训单位风语筑正式布局元宇宙赛道,这家中国数字文化行业龙头企业,不断展现着来自上海企业的数字创造力。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上海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的路径,生动体现着上海文化创意产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离不开科技、金融、营商环境等多方面的支持。”第五批赴上海专业实训队临时党支部书记徐冰坦言,通过深入调研,实训干部实现了不同领域工作、知识和经验的融合提升,进一步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围绕实训队13个重点调研课题、6大实训模块,全体队员将聚焦解决青岛发展的痛点难点堵点,沉心求实求真求是,提升自我、提升工作,通过勤勉努力为青岛高质量发展增砖添瓦。”(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驻沪记者 马晓婷 文/图)

青岛日报2021年12月15日4版

责任编辑:岳文燕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