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案/王逸群 设计/徐稚媚
今日23时59分,
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
将来到你我身边。
冬至这天,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
青岛老城咖啡馆里的午后时光。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柳栋 摄
今日以后,
北半球的白天也将慢慢变长。
告别沉寂的长夜,
迎来朝阳的光亮,
美好就在不远的前方。
12月中旬,青岛老城区油画般的绝美景色。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唐婕 摄
冬至·三候
冬至有三候
一候蚯蚓结
冻土中,
蚯蚓缩成一团,
坚守在这难捱的冬天,
静待春暖花开。
青岛墨水河入海口湿地,姿态优美的赤颈鸭巡游河谷。观海特约摄影师 王海滨 摄
二候糜角解
麋鹿的老角开始脱落,
新的犄角慢慢长出。
新陈代谢的规律,
藏在季节的变换里。
新华社记者 杜华举 摄
三候水泉动
无论坚冰多厚,
在那看上去一片沉寂的河面下,
总有万千灵动的旋律。
青岛西海岸新区大溪谷山体公园内的一眼山泉。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于滈 摄
冬至·诗词
嗅着梅香,看着飞雪,
诗人们的心,也被节气所牵动。
冬至天之半,天心无改移。
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
元酒味方淡,太音声正希。
此言如不信,更请问庖牺。
——宋·邵雍《冬至吟二首》
冬至 ,就像一个转折点,从这一天起,黑夜渐短,白昼渐长。
青岛老城区老建筑的房顶。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柳栋 摄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唐·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青岛老城区红墙下的老夫妻。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柳栋 摄
冬至是24节气中的第22个节气,
眼看着距离春节越来越近,
思乡的情绪也是越来越浓烈,
世间所有的思念,都是在给未来的团圆做铺垫。
冬日时节,位于城阳区河套街道的传统大集汇聚着十里八乡的烟火百味,图为村民现场制作当地传统风味小吃脂渣。观海特约摄影师 王海滨 摄
远信初凭双鲤去,他乡正遇一阳生。
尊前岂解愁家国,辈下惟能忆弟兄。
旅馆夜忧姜被冷,暮江寒觉晏裘轻。
竹门风过还惆怅,疑是松窗雪打声。
——唐·杜牧《冬至日遇京使发寄舍弟》
说到冬至,最让人期待的还是那皑皑白雪。
青岛城阳东部山区雪花纷纷落下,装点枝头。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张晋 通讯员 颜盈盈
独酌无多兴,闲吟有所思。
一杯新岁酒,两句故人诗。
杨柳初黄日,髭须半白时。
蹉跎春气味,彼此老心知。
——唐·白居易《小岁日对酒吟钱湖州所寄诗》
岁月匆匆,时光悠悠,到了年底,喜欢回忆过往。
青岛老巷子。山茶花树下,诉说着青春的时光。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栋摄
冬至·美食
饺子
相传是医圣张仲景告老还乡时看到受冻的百姓,做成一种叫“驱寒娇矫耳汤”的药物,施舍给百姓吃。后来,每逢冬至,人们便模仿做着吃,形成了习俗。
志愿者们亲手为快递小哥包饺子。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记者 柳栋 摄
汤圆
民间有“吃了汤圆大一岁”的说法。冬至吃汤圆,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江南尤为盛行。汤圆也称“汤团”,冬至吃汤团又叫“冬至团”。“冬至团”可以用来祭祖,也可用于互赠亲朋。
新华社记者 刘颖 摄
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人们在冬至这一天吃羊肉以及各种滋补食品,以求来年有个好兆头。
图片来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冬酿酒
酿酒是一种米酒,加入桂花酿造,香气宜人。人们在饮冬酿酒的同时,还会配以卤牛肉、卤羊肉等各式各样的卤菜。在寒冷的冬天,冬酿酒不仅能够驱寒,更是寄托了人们对生活的一种美好的祈愿。
图片来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姜母鸭
在闽南地区,当地人会在冬至享用姜母鸭。姜母鸭以红面番鸭为原料,用芝麻油将鸭肉炒香后,再加入老姜(姜母)及米酒等炖煮而成,具有疏肝润肺、养胃健脾等功效,特别滋补。
图片来源:新华社微信公众号。
冬至·习俗
九九消寒
冬至一到,开始数“九”。在古代,入九以后,文人墨客喜欢搞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饮酒(“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祭天祭祖
很多地区在冬至这一天有祭天祭祖的习俗,现在仍有一些地方在冬至这天过节庆贺。祭祖的同时,有的地方也祭祀天神、土地神,叩拜神灵,以祈福来年风调雨顺,家和万事兴。
冬至·养生
注意保暖
及时增添衣物,加强颈部、腹部和足部的保暖。
青岛街边的行人纷纷裹紧衣服。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刘栋 摄
饮食宜清淡多样化
可多吃具有润肺益胃、补益肝脾肾的食物,如牛肉、羊肉、山药、枸杞等。
调节情志
早睡晚起,保证睡眠的充足,不要过度劳累,保持良好的心境。
市民在青岛观象山晨练。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赵健鹏 摄
寒事欲无几
春归方有期
冬天已开启后半程,
春天正一点一点回归。
观海愿您美好如期而至。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