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没有出息,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的影响。
家庭是孩子形成自我概念最主要的来源。
如果父母的教养方式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孩子就会获得积极的自我价值感,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也为以后取得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若是教养方式不当,孩子就会获得消极的自我价值感,形成消极的自我概念,以后的发展就会受到阻碍。
家庭影响孩子的性格
出生后,个体最早接触的环境是家庭,家庭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在单亲家庭或是寄养家庭中,孩子的性格更有可能会出现缺陷。如果缺少了父亲在身边,孩子就会缺少男性的果敢、坚韧等特点。
当然,母亲对孩子的影响与父亲同等重要,在某些方面甚至比父亲更重要。
在单亲家庭中,母亲与孩子相依为命,有些母亲想着要补偿孩子,因此过度溺爱孩子,以至于孩子长大以后依赖性强,缺乏独立性。如果是男孩,甚至行为方式会偏向女性化。
而有些母亲清楚父亲的离开会对孩子造成怎样的影响。因此她们在扮演母亲角色的同时会有意识地也表现出父亲角色的特点。
例如恩威并施——既给予孩子母亲的温柔关怀,也给予父亲的严厉和坚强。
这样一来就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父亲不在身边的不良影响。当孩子长大以后,他们会深刻地明白母亲的不容易,因此会格外孝顺。
在学习和工作上也始终会记着母亲的谆谆教诲,性格也会表现出双性化的特点,而不仅仅是女性化。
此外,家庭氛围也会影响孩子的性格。
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会帮助孩子形成友好、热情、开朗的性格,这有助于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获得人脉,间接影响学业成就或者工作成就。
虽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母亲较之父亲一般占据弱势地位,但随着人们观念越来越开放,母亲占据强势地位的家庭越来越多。
在这种家庭中,父亲具有温柔、关怀、安慰等特征,而母亲往往具有敏锐、坚强、独立自主等特征。
因此,在这种家庭氛围中,孩子一方面会将母亲对人对事的态度内化为自己的态度,这种态度有助于孩子分辨是非、独立自主。
另一方面由于父母扮演者不同的角色且相互之间互补,因此孩子通常会形成良好的人格特征,而这会有利于孩子将来的发展。
父母的教养方式也会影响孩子的特点,而母亲作为传统文化中的“相夫教子”的角色,母亲的教养方式深刻影响着孩子的性格特点。
明事理的母亲会采用民主型的教养方式,她们倾听孩子的心声,关心孩子的心事,是一个耐心且合格的倾听者,同时也会给予孩子严格的要求。
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形成自主、自信、友好等特点,而这些特点为他们取得成就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好妈妈”总是相对于“不合格的妈妈”而言的。不合格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的发展造成难以估量的影响。
一项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家庭沟通方式的研究表明,与正常家庭比较,患者的家庭成员之间在交谈方式上彼此较少感应。
并且缺乏人际感受性,家庭成员之间不愿意倾听对方的话语,很少有信息交往。
在有退缩性的青少年家庭中,成员间无法预测彼此在一个测试情境中的反应。
这项研究表明,不良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氛围与孩子患精神分裂症存在相关关系,而懂得家庭对孩子影响的妈妈则会尽力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家庭氛围,从而为孩子的发展添砖加瓦。
学习论强调学习在人格形成中的决定作用。
母亲是孩子模仿的重要对象,孩子会自觉不自觉地模仿母亲的行为。
因此,如果母亲发挥榜样作用,让孩子模仿良好的、社会期望的行为,孩子就会形成健全的人格。
如果母亲经常表现出不为社会所接受的行为,孩子就会走上歪路,形成不良的人格,从而阻碍孩子取得成就。
例如,一些母亲爱看书,孩子也会有样学样地看书。一些母亲爱护花草、小动物,孩子也会对动植物产生兴趣。母亲喜欢画画、弹琴等各种艺术活动,孩子也会模仿母亲从而受到熏陶。
总之,孩子会模仿母亲的行为。
合格的母亲会有意识地收敛自己不当的言行,为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帮助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从而为孩子将来取得成就奠定人格基础。
你是一个怎样的父母?你觉得孩子继承了你的哪些性格特点?
责任编辑: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