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机场吞吐量排行榜出炉,“双机场”城市称霸三强!青岛增速可观,潜力还需深挖

原创 2022-01-29 15:02 青报观象山  

“十四五”开局之年,中国民航市场在复苏中重塑城市新格局。

日前,CADAS(民航资源网旗下的民航数据分析系统)发布了《2021中国民航年度统计报告——机场排名》,粗略统计出2021年各大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

《统计报告》显示,2021年,中国内地248个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9.07亿人次,比2020年增长了5.9%,恢复到了2019年的67.1%。尽管大环境欠佳,但城市竞速的步伐丝毫没有停歇:

城市机场流量三强队形被打破。随着成都天府机场正式通航,成都取代广州首次跻身全国第三。自此,城市机场流量三强皆为“双机场”城市。

排名10到20位的梯队竞争更为白热化。长沙代替郑州跻身全国前十、中部之首;武汉强劲复苏,跨越十个位次来到第11位;乌鲁木齐前进7个位次,跻身第16位;厦门则退步7个位次,险守第20位。

青岛地处中日韩中心地带,青岛机场则是面向日韩的重要门户。在海外疫情肆虐、国际旅客数量大幅减少的不利形势下,能保住旅客吞吐量第18位、货邮吞吐量第14位的名次,已属不易。

机场是最为重要的“流量入口”,大流量意味着实实在在的人气、商机和活力。在当前加快构建“双循环”格局的背景下,流量更是观察一座城市双循环畅通程度的重要指标。放眼国内,各城市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强势参与新一轮竞争。青岛也在积极行动,抢抓机遇,酝酿突破。

去年8月,青岛胶东国际机场完成转场投运。作为山东首个民航最高等级4F级机场,与4E级的流亭机场相比,软硬件设施实现了迭代升级。假以时日,随着产能的释放,和对腹地的开拓,这座新机场必将对青岛的城市格局、开放发展、能级提升等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从城市角度来看,青岛肩负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以枢纽机场为骨干的现代化机场群等一系列国之重任。而在刚刚发布的《“十四五”民用航空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中,青岛也被多次提及。

这是责任更是机遇。青岛要抓住机遇,找准突破口集中发力,完成从区域枢纽向国际枢纽的转变,在新一轮城市竞争中赢得主动。 

1、机场流量格局重塑,成都跻身前三

2021年,新冠肺炎疫情对航空业的冲击仍存,但相对2020年,航空业正逐渐转暖,国内机场吞吐量排行榜不乏亮点。

旅客吞吐量位居前十的机场,分别是广州白云、成都双流、深圳宝安、重庆江北、上海虹桥、北京首都、昆明长水、上海浦东、西安咸阳、杭州萧山。

这一阵容与2020年保持一致,只是排名略有变动:实现6.4%增速的上海虹桥反超了北京首都和昆明长水,从第七升至第五;实现5.5%增幅的上海浦东反超了西安咸阳,从第九升至第八。

此外,广州白云机场虽然继续蝉联全国第一,旅客吞吐量约4023.1万人次,但同比下降8.1%,领先第二名成都双流机场仅不足10万人次。2020年,广州白云机场曾领先成都双流机场超300万人次。这一变化与去年五六月份广州遭受了一波疫情有关。

当下,城市机场流量的新格局正在重塑。

若以城市为单位,拥有双国际机场的上海、北京和成都稳居前三,广州、深圳、重庆、昆明、西安、杭州、长沙分列第四至第十名。其中上海、北京两大机场旅客吞吐量分别超过6000万人次和5000万人次,成都、广州旅客吞吐量在4000万人次量级,深圳、重庆、昆明、西安在3000万人次量级。

成都的表现最抢眼。早在2019年,成都只有一个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位居全国第四。到了2020年,成都双流机场跃居全国第二。2021年6月27日,天府国际机场正式通航,成都成为内地第三座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通航半年的天府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434万人次,排在全国第47位,加上双流机场的4014万人次,成都两大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4448万人次,反超广州跻身全国第三。

尽管天府机场分流了双流机场一部分客流量,但双流机场的位次没有下滑,两大机场的总流量也实现了增长,成都成了妥妥的大赢家,展现出这座城市强大的内生动力。

前十阵营的另一大变化来自郑州和长沙。郑州受暴雨和疫情双重影响,未能保住全国前十、中部第一的宝座,被长沙取而代之。

这是长沙机场时隔四年后再度位居中部之首。过去十年里,郑州、长沙、武汉三大中部省会城市的机场旅客吞吐量竞争十分激烈。2016年之前,三城的排名基本是长沙、武汉和郑州,2017-2020年变成郑州、长沙和武汉,2021年再度变成了长沙、武汉和郑州。目前看,它们的旅客吞吐量相差不大,未来角逐依然激烈。

2、新机场给力,青岛稳住了

青岛的表现中规中矩。

2020年,青岛流亭机场旅客吞吐量为1456.2万人次、货邮吞吐量20.7万吨,分别居全国第19和14位。

2021年,青岛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为1602.8万人次,单机场排名全国第20位,下滑一位;货邮吞吐量23.8万吨,全国排名第14位。

在排名上,青岛基本保住了原有的位置。就目前这种形势下,青岛能拿到这样的成绩,已经不易。

过去两年来,受疫情影响,国际航班量锐减,国际旅客占比大的机场,受影响程度也大,如北京的首都机场、上海的浦东机场等。2019年,青岛流亭机场国际旅客量达到413万人次,全国排名第8位。疫情爆发对青岛机场的影响可想而知。

透视这一来之不易的成绩,还可以发现一些趋势性向好的迹象。

青岛机场的旅客吞吐量比2020年上涨10.1%,增幅可观。

即使2021年航空客运市场整体处于复苏期,但在城市机场旅客吞吐量排名前20的阵营中,也只有武汉、乌鲁木齐、北京和天津4座城市的增速超过青岛。正是这样的增速,助力青岛机场旅客吞吐量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列第18位,北方第5位。

青岛货邮吞吐量的增速更给力,比2020年增长14.9%。

2021年,航空货运市场整体表现出彩。究其原因,在全球经济、供应链遭受疫情影响的情况下,各大机场纷纷拓展国际货运航线和“客改货”航点,打造高效便捷的运输通道,推动货邮吞吐量跨上新台阶。青岛则在前期东京、芝加哥、列日3条全货机航线的基础上,于年内相继开通运营至北美、欧洲、日韩及东南亚的全货机和“客改货”航班,国际货运航点达到11个。

青岛机场流量趋势性向好的背后,除了一些共性因素外,机场转场运营这一个性因素十分关键。

2021年8月12日,陪伴青岛人长达39年的青岛流亭机场正式关停,同时,青岛胶东国际机场转场投运。

转场之前,受承载空间不足、设施设备超负荷运营、空域资源紧张等多因素影响,青岛机场面临着两大短板:一是中转枢纽功能不强,二是航空物流竞争力较弱。

借势转场,胶东机场打破“硬件”瓶颈,加快补足短板,培育新的竞争力。

与4E级的流亭机场相比,4F级的胶东机场航站楼和飞行区规模扩大了4倍多,在功能和“硬件”设施上实现了迭代升级。从吞吐量来看,规划到2025年,胶东机场可满足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50万吨、飞机起降30万架次的保障需求。

目前,新机场的效应正在逐步显现。

据青岛机场集团透露,青岛机场转场以来,货运中转枢纽功能进一步释放。2021年,青岛机场含转关货在内的国际监管货量首次突破10万吨。其中,2021年10月、11月连续两个月国际监管货量突破万吨,创出历史最高水平。

不只是航空货运,客运吞吐量也日趋向好。胶东机场转场首月,共完成旅客吞吐量98万人次,航班起降9428架次;1月17日春运首日,胶东机场保障航班338架次,同比增加100%。预计整个春运期间(2022年1月17日至2022年2月25日),旅客吞吐量将达144万,航班起降1.37万架次。

3、找准定位,越飞越高

没有一个冬天不会过去。

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联合印发的《规划》将民航“十四五”发展分为两个阶段。2021-2022年是恢复期和积蓄期,2023-2025年是增长期和释放期。在当下的危中寻机,加快机场规划建设步伐,成为不少城市抢夺机场流量的选择:

《杭州市综合交通发展“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打造亚太门户空港枢纽,以“亿人次、四跑道”配置推进萧山国际机场改扩建,启动杭州第二机场战略规划研究;

佛山市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全力推进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场筹建工作,争取机场土方工程年内动工;

江苏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将“全力推进苏州规划建设民用运输机场相关事宜”;

……

根据《规划》,“十四五”时期运输机场重点项目多达140个,包括续建项目34个、新开工项目39个、开展前期工作项目67个。

“十四五”也是青岛再次“起飞”的窗口机遇期。

青岛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处于关键的战略“十字”中心位置。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赋予青岛加快建设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的重任。

《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出,打造以枢纽机场为骨干的现代化机场群;支持青岛机场打造国际枢纽机场;以青岛机场为引领,打造“平安、绿色、智慧、人文”四型机场。

近日,国家发布《“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对青岛的定位是:综合交通枢纽、国际门户城市。

这一系列战略定位,意味着青岛机场的能级和流量将实现新跨越。

如何抓住机遇完成跨越?《规划》中多次提及青岛,亦为青岛指出了发力方向。

《规划》在“开拓对外开放新局面”的章节中提到,要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重点区域民航更深层次开放。其中包括,优化青岛区域航空枢纽功能,支撑中国—上海合作组织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建设。

青岛既是内外循环的“双节点”城市,又是国内东西、南北大循环的“双节点”城市。胶东机场必然要为青岛在新发展格局中凸显“双节点”价值提供重要“动力源”。

助力建设上合示范区就是“动力源”之一。上合示范区作为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开放交流的“重要窗口”,承载着国家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新平台的战略重任。随着胶东机场通航,“海铁”联运升级为“海陆空铁”联运,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双边、多边贸易合作,将更便捷、更高效、更有活力;离岸贸易、保税维修、海外仓等外贸新业态将不断涌现;国际交往更加频繁,人员交往更加密切,商旅文中心建设将进一步提速。

青岛要以此为突破口、着力点,努力由区域枢纽机场向“世界一流、国内领先”的东北亚国际枢纽机场转型,以更高的视野和层级服务上合示范区建设,在完成战略重任同时,抢夺流量“升”机,实现青岛乃至山东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的梦想。 

作者 | 长亭  策划 | 沈默    编辑 | 长亭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