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疫”心医议 | 疫情期间有焦虑心理怎么办?专家教你与焦虑说“拜拜”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一个重要方面,每个人都是自己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心理加油站》微课堂将陆续推送心理专家精心准备的心理科普知识,讲述大家关心的儿童青少年心理、职场心理、人际心理、家庭婚恋、育儿教育等话题,帮助我们收获心理学知识与技巧,更好地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增强心理能量,拥抱幸福生活。

疫情给社会生产带来不便的同时,随之而来的便是公众的焦虑、恐慌情绪。成年人在面对疫情时,通过新闻报道可以更深入的了解当前局势,加之丰富的社会阅历都可以一定程度上帮助他们缓解消极情绪。而作为儿童青少年,原先的生活大多都是校园,面对疫情波及以及居家上课往往更容易产生消极的情绪。

01

疫情下儿童青少年可能出现怎样的心理反应呢?

在面对一个环境事件的时候,儿童青少年会有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包括对这件事的想法(认知)、感受(情绪)和之后产生的行为,有时候还会伴有一些身体反应,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

孩子面对疫情时往往表现的茫然无措,可能会表现出紧张焦虑、坐立不安。当孩子们面临一些突发情况或挑战时,紧张不安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让你的孩子放心,要他们明白自己是安全的。也可以让他们知道,如果感到不安和紧张,也没关系。作为家长可以适当短时间减少规则与任务要求,陪伴、安抚、通过游戏、活动、交流等方式放松。还可以鼓励孩子们观看新闻报道,更客观的了解目前的情况,避免过度的恐慌情绪。观看过程中家长应尽量陪同,与孩子一起看可以及时发现孩子听到、看到什么,以及反应程度,及时限制、引导、解释、沟通,避免孩子陷入不必要的紧张恐惧。

02

遇到特殊情况该怎么办?

1、核酸检测:核酸检测时,儿童要面对全面武装的工作人员,对孩子来说,比不适感更令人不安的是恐惧感。向孩子解释这项措施是为了更好地控制疾病,提前告诉孩子检测流程,甚至可以通过“扮家家”游戏来学习如何勇敢、放松完成采集过程。让孩子看到一些家长或其他孩子顺利做完采样的过程,也会降低他们的不安。当孩子完成采样的时候,我们也应当鼓励他们的勇敢,给一个大大的拥抱与小奖励。

2、家人的分离:与儿童不同,家长由于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需要外出去工作。疫情期间,成年人可能需要前往抗疫前线,或因防控需要无法回家。面对亲人的忽然分离,孩子们可能表现出不安、焦虑、担心、恐惧、害怕等。此时有的家长会选择用谎言安抚孩子,但这往往会加剧孩子们的疑问以及消极情绪。相反,家长应该大大方方地告诉孩子家人离开的原因,如去哪、去做什么、什么时候回来、之后谁来照顾他以及接下来的生活会如何安排。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话、视频通话等方式与亲人保持联系,让孩子看到亲人,情绪自然就能平复下来。

03

面对疫情防控带来的各种变化心理应对小贴士

1、居家网课时:疫情带来的对学生最显著的影响莫过于居家线上上课。如果出现长期线上教学、不能正常外出的情况,保持正常的作息习惯会变得有些困难。家长要多多向老师汇报孩子的学习进度、获取补充的学习任务,让孩子增加与朋友和同学的交流。

2、居家的情绪调节:原先的校园生活在学习的同时也承载了孩子们主要的社交活动,居家后这种相对孤独的生活方式较容易引起学生们的焦虑。家长应该多抽时间陪伴孩子,可以适当鼓励与同学进行网络的线上交流,以便于和同学探讨学习及生活心得。条件允许的话,在社区内的室外活动和邻居小伙伴的交往,都能帮助孩子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来应对疫情造成的困难。

疫情之下,在做好疫情防护保证健康身体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注意调整好自己的情绪,避免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儿童青少年心智尚不成熟、社会经验不足,更容易产生不良情绪。这使得他们更需要成年人的安抚及陪伴,才能更好地调整情绪,坦然面对疫情。

孙平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老年二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学组委员,山东省精神科学学会行为与健康分会常务委员,山东省心理卫生协会老年心理卫生专业委员会委员,山东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临床心理学委员,《中华行为医学与科学杂志》编委。长期从事老年期精神障碍,双相情感障碍、强迫障碍、应激与创伤相关障碍及情绪问题的临床与研究工作,承担省市级合作课题十余项,先后在Bioscience Reports , Int J Clin Exp Med ,中华行为医学与科学杂志等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青岛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青岛市优秀青年人才。(来源 |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

责任编辑:李慧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