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惊艳时光的青岛手造你见过吗? 青岛首届手造节·作品说⑩丨蛋壳黑陶

点击图片进入大赛专题,看青岛手造视频,上传作品

编者按:

传统与时尚,厚重与精致,守正与创新,沉稳与活力。在几千年的发展中,青岛的手造业将“传统”与“时尚”融合,形成了自己独有的特色,手造艺术使这个城市拥有了更独特的吸引力。由中共青岛市委宣传部指导,青岛市文化和旅游局支持,青岛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岛市总工会、青岛日报报业集团主办,青岛市民间文艺家协会、青岛市手工艺协会、观海新闻、智慧青岛、齐鲁工惠·青岛行承办的青岛首届手造节·青岛手造创新设计大赛火热进行中。

“青岛首届手造节·作品说”系列主题报道带您看作品背后的故事,感受手造者的独具匠心。



黑陶是古老的制陶技艺,诞生于中国新石器时代。在大溪文化、屈家岭文化、龙山文化遗址中均有发现,其中以大汶口文化为最早,距今6000年左右。

蛋壳陶是黑陶中的极品,因器壁薄如蛋壳而得名,制作难度系数极高。它最早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创烧于大汶口文化中晚期,鼎盛于龙山文化中期,断烧于龙山文化晚期,距今已有四千多年历史。蛋壳陶制作工艺极为高超和细致,陶胎最薄处多在盘口部位,一般厚度仅0.2-0.3毫米,最厚的地方也不足0.5毫米,被世界考古学界誉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作”。

蛋壳黑陶高柄杯于1974年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胶州三里河文化遗址出土,高20厘米,重不足40克,器壁厚度仅有0.3毫米,薄如蛋壳。虽在土中埋藏了约4000年,仍光亮如镜。现存于中国历史博物馆,堪称绝世佳作。

2006年,胶州孔子六艺文化园黑陶艺术馆馆长刘锦波成功1:1复原蛋壳黑陶高柄杯,惊艳世界。53岁的刘锦波出生于胶州制作陶器的世家,自幼受家庭制陶业影响,从20岁开始学习制陶技艺。2000年被胶州三里河遗址出土的蛋壳陶所吸引,放弃了所有的黑陶业务,专一研究失传4000多年的蛋壳陶制作技艺。“蛋壳陶可以说代表了当时的陶器制作最高水平,我在博物馆看到时就深深地被吸引住了。去看了很多次,后来就想试试。”经历6年反反复复无数次的失败,刘锦波终于在2006年制作出第一件达到出土标准的蛋壳黑陶高柄杯。三里河出土的蛋壳陶厚0.3毫米,最轻的黑陶重不足40克,刘锦波现在做到了最薄0.1毫米,最轻能达到32克。成功复原失传了4000多年的史前“绝技”,成为中国唯一能手工做出这个厚度的匠人。

蛋壳黑陶高柄杯复制品

“那6年光泥料就用了近20吨,成本来说是不小的一个数目。当时生活在农村,家里面没有什么积蓄,都是靠我对象打工来补贴家用。”期间刘锦波也放弃过很多次,但是在家人、朋友的支持下,他还是坚持下来。蛋壳陶的制作要经历拉胚、修胚、雕刻、抛光、烧制五个步骤,其中最难的便是修胚,这一步成功率不足10%。想要用刮刀细细打磨至1毫米以下的厚度,只能凭借经验手感。“六年中基本上没有12点之前睡过觉,前前后后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才做成功第一件蛋壳陶。”回忆起试验制作蛋壳陶作品的种种经历,刘锦波唏嘘不已。

“历史是城市的根,文化是城市的魂。希望这门手艺能流传下去,让子孙后代都能看到这么精美的蛋壳陶。”现在的刘锦波逐渐从实用型黑陶领域转向工艺型黑陶领域,还在胶州孔子六艺文化园开设了自己的黑陶艺术馆,“希望有更多的艺术爱好者来欣赏黑陶、体验黑陶制作、传承陶瓷文化。”



扫码了解更多大赛详情

(智慧青岛 杨娜 赵振宇)

责任编辑:张慕鑫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