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青岛再牵手上海,见证双循环下扩大开放的决心

2020-11-04 10:45 澎湃新闻  

2013年的夏天,中国东海边画了一个圈——中国首个自贸区诞生在上海,一艘艘巨型货轮从长江入海驶向全球,揭开了新时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2019年的夏天,中国黄海边也画了一个圈——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黄河入海口涌动着新一轮深化改革开放的春潮。

自贸区,是我国继经济特区后建立的又一个改革开放“试验田”。“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先行先试的上海自贸区在贸易、投资、金融等方面,成为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的里程碑。

而如今,踏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足迹,跨进“自贸时代”一年整的山东与青岛,正面临着新的时代机遇与挑战。

如果说“巨人的肩膀”曾给予青岛自贸片区以更高起点和丰厚经验,站在十三五收官与十四五开局的历史交汇点上,青岛以自贸区、上合示范区为载体、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任务只会更加紧迫。

在这一背景下,11月5日,青岛将再赴上海,开展自贸区对接交流活动。从7月到11月,两度南望上海,青岛想要探寻更多开放经验、改革魄力与发展机遇。

开放之城:请回答2020

什么是开放?正在进行时的2020给出了新的答案。

今年年初,疫情的出现加速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调整,国际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突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在今日不断释放信号,催促改革向更深层次裂变。

以开放倒逼改革,是过去40余年中国以超高速的城市化进程所证明的“中国经验”,改革的种种困境与突破,都需要从开放着手。

随着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闭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在为“开放”重新定义,将“对内开放”即畅通国内大循环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城市发展来说,构建城市间相互开放合作的“朋友圈”,将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内与对外开放同等重要的“头等大事”。

率先行动起来的,是山东,是青岛。

构建山东省内三大城市经济圈,青岛对胶东一体化全力以赴的同时,将目光锁定在南方,锁定在上海。

“上海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好,同其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紧密相连。”中国首个自贸试验区落地上海,就与上海的开放经验密切相关。

“上海要解放思想、勇于突破、当好标杆,对照最高标准,查找短板弱项,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进一步彰显全面改革和扩大开放试验田的作用,亮明我国向世界全面开放的鲜明态度。”

今年7月,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率青岛代表团到上海对接现代服务业,释放出强烈的开放合作信号:向往上海的“领全国开放风气之先”,青岛愿以现代服务业为载体,学习上海的“开放品格、开放优势、开放作为”,并为上海创业者、投资者开放更多产业场景与政策优惠。

进入10月,青岛结束了新一轮“疫情防控战”,首次外出又选择上海,这是青岛与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再一次深度链接,更是青岛不会停下的开放脚步。

第一次的相遇已非偶然,第二次的牵手已是必然。

在新的发展格局中处在中国经济南北东西大循环“双节点”上的青岛,必须以更加有力的开放动作、更加明确的开放优势,支撑起中国北方城市崛起的关键角色。

改革之城:打造“先行先试”的青岛版本

回顾2018,首届进博会开幕式上,总书记强调支持自贸试验区深化改革创新,持续深化差别化探索,加大压力测试,发挥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鼓励和支持上海在推进投资和贸易自由化便利化方面大胆创新探索,为全国积累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经验。

7年来,上海自贸试验区以制度创新为核心,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在投资、贸易、金融、政府职能转变等领域形成了300多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经验,在外商独资医院、认证机构、职业技能培训等55个开放领域实现一批全国首创项目落地。

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探索与推动,是自贸区自诞生之初便肩负起的重大使命。于上海而言,这里没有全国吞吐量最大的港口,要做贸易中心,上海必须“先行先试”。

而无论是吸引跨国公司总部落户上海,还是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搭建,引金融活水是关键。从这一角度来说,投资的自由化,是上海自贸区“先行先试”的重点区域。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自贸区研究院副院长肖本华曾在接受《证券日报》采访时表示,压减负面清单,不仅为外资进入我国扩大了空间,而且有利于提升我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未来,进一步开放的领域主要是第三产业,如金融业已经明确到2021年取消证券业、期货公司、寿险公司的51%外资股权限制,今后在交通运输、信息技术服务、商务服务等产业都会进一步扩大开放。

6年内,上海自贸区负面清单先后完成5次“瘦身”,310多项改革试点经验在全国各地分层次分领域复制推广。不仅在自贸区改革中形成了可借鉴的先例,更如灯塔般为国内各自贸区改革开放指明方向、鼓足干劲。

截至2020年6月,上海自贸区累计新设立企业6.5万户,其中新设外资企业1.2万户,累计实到外资371亿美元。今年上半年,实到外资42.56亿美元,同比增长16.6%;完成进出口总值7665.4亿元,占上海全市比重48.5%。

今年,山东省首创“负面清单式放权”,为青岛自贸片区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加快脚步聚合起强大的推动力,以上海自贸区为样本,青岛正助力片区企业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配置资源、在全球寻找合作者。

截至7月10日,青岛自贸片区累计新增市场主体20927家,其中外资131家。内资注册资本1235.89亿元人民币,外资注册资本40.28亿美元;在建、待建74个,总投资628亿元;重点在谈项目77个,初步确认项目总投资超过600亿元(其中外资约14亿美元),已推动20余个项目达成签约意向。

发展之城:黄河流域的崛起与新生

于青岛而言,学习上海的开放风气,借鉴上海的改革经验,其本质仍然是青岛对一次次时代机遇的把握。从上合组织示范区到青岛自贸片区,时代不断催促着青岛向上海靠近,与上海贴近,在学习与借鉴中,握紧城市飞跃的时代机遇。

“我们恳望上海把青岛作为发挥现代服务业辐射作用,推动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中转站’,通过支持青岛,来更有力地辐射黄河流域、辐射北方地区。”

今年7月,王清宪曾在上海就南北两城的现代服务业发出深度链接的“恳切邀请”,时隔4个月,王清宪又将为上海带来“一颗诚心”——青岛自贸片区和上合示范区将成为青岛对接上海现代服务业的首个“中转站”。

这正是青岛飞跃的时代机遇。

国际贸易是青岛的传统优势,也是上海自贸区的改革开放重点区域。青岛拥有全国第二大外贸口岸,巨大的吞吐量是青岛对外开放经济的代表作。而面对当下愈加复杂的国际经济环境,叠加了上合示范区与青岛自贸片区双重优势的青岛,更需要探索以创新驱动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围绕航运做贸易,围绕贸易繁荣金融,以贸易推动航运,以金融推动贸易,加快山东港口青岛港“由物流港向贸易港,由门户港向枢纽港”转型,建设世界一流的物流枢纽港、金融贸易港、产城融合港、智慧绿色港,为申建自由贸易港夯实基础。

激活现代金融“血液”,使之服务于现代航运产业。正如上海国际金融贸易中心与上海自贸区的深度融合,青岛自贸片区也需要探索与青岛国际金融贸易创新中心的内生联系,以打破行业壁垒的国际航运贸易金融数字化生态体系,打造青岛乃至山东说航运、贸易、金融耦合发展的主阵地。

在现代海洋领域,一片富饶的海域,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大学和研究机构,一支优秀的海洋人才队伍,构成了青岛门类齐全、发展势头良好的海洋产业基础。南北相望,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也以“海洋硅谷”的崛起呈现出海洋高端产业聚集的态势。

诞生出制造业“五朵金花”的青岛是以实体经济和制造业见长的城市,在以科技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成为下一个阶段产业升级核心政策的当下,集聚了开放优势与改革之力的青岛自贸片区又当如何?

2015年,上海自贸区金桥片区成为全国首个“先进制造业质量安全示范区”,并获得了包括进口货物检验监管分类管理模式等在内的10项相关便利化支持措施,其主体金桥开发区,不仅是浦东开发开放的重要产业发展地标,更是一座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名列前茅的制造业强区。

金桥片区的发展无疑为青岛自贸区提供了灵感。充分利用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重要机遇,以工业互联网汇聚全球创新创业资源,驱动先进制造业不断实现升级突破。

临海而生,向海而兴,当海洋赋予一座城市丰富物产资源的同时,也“附赠”一条有别于内陆的城市通道。当货船与邮轮从港口驶离,也代表着城市间交流的开启——我们称之为“开放”。

以开放倒逼改革,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市场活力优化资源配置,最终活跃经济发展。在这样一条环环相扣的发展路径中,每个元素都无可替代。

如果将全国经济版图按照长江流域、珠江流域、黄河流域三大板块划分,以上海为引领的长三角地区早已成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经济发展最活跃的区域之一;以深圳为引领的珠三角地区也是中国改革创新的前沿和开放发展的重要引擎;而黄河流域,率先崛起的会是谁?

两度牵手上海的青岛,期待着未来两座城市更多的交流与合作,也谋划着一个更具开放活力与改革魄力的新未来,当历史的洪流不断催促城市前行的脚步,或许青岛,会成为下一个引领区域崛起的新支柱。

责任编辑:程雪涵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