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0年12月4日第6版
市级部门表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必须发放给村民”,区级部门建议“咨询街道”,街道答复“已下发至村里”,社区则称“不清楚”……
想拿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这里遇到“弯弯绕”
■张勇(化名)咨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过程部分记录截图。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就像是一颗“定心丸”,是农民在承包期内享受国家法律保护的土地承包经营受益权的证明。然而,在城阳区夏庄街道刘家营社区,土地在被确权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并没有发到村民手中,至今已有8个多月。
“我4月得知刘家营社区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已经下发。6月8日,我通过青岛市政务网的微信公众号咨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发放时间。有关部门回复:‘城阳区政府进行了落实,土地确权证已于2020年3月发放到各个社区,应拿着手中的旧的土地确权证和承包合同去社区换新证。’可是,我们到社区询问却碰了壁。”村民张勇(化名)致电本报舆论监督热线诉说了他查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一波三折的过程。
据张勇介绍,6月中旬,他又到刘家营社区办公楼询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何时发放,社区工作人员告知没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一事。
无奈之下,6月15日,张勇向夏庄街道经管站求助。在张勇留存的录音记录里,该街道经管站工作人员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已于2020年3月发放给刘家营社区,但社区工作人员不同意发放。
“7月,我们再次追问此事,夏庄街道经管站给我们的答复依然是社区不同意发放,他们也没有办法。其他村民也到社区咨询过,但社区始终不承认有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一事。”张勇说。
随后张勇多次向城阳区农业农村局反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事宜,但没有得到回复。9月,张勇就前往城阳区农业农村局咨询,并在档案室看到了发证记录。“我看到上面记录着刘家营社区有479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张勇说,这份记录显示:2019年年底,刘家营社区已经完成确权并印刷完成479本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020年1月,这些证件已经下发至夏庄街道经管站;2020年3月12日,夏庄街道经管站将证件下发至刘家营社区。2020年9月4日,夏庄街道经管站发函刘家营社区督促发放证件。
张勇还向记者出示了一份“夏庄街道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通知”,内容为:“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部署,你社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已于2020年3月12日由社区工作人员领回,请你社区尽快安排人员对收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进行核对并发放到户。”
记者在刘家营社区看到了张勇家在2004年承包土地的登记表,户主为其父,发包方为刘家营社区居委会,面积为2亩,承包期限为1999年7月26日至2029年7月25日。2017年,刘家营社区进行土地二次确权,新的承包合同书第八条明确,合同自签订之日起生效,原签订的家庭承包合同一律作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管理办法》规定:乡(镇)人民政府农村经营管理部门领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后,应在30个工作日内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发给承包方。发包方不得为承包方保存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强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发放管理,确保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全部落实到户。对不按规定及时发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责任人,予以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追究行政责任。
就刘家营社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颁发问题,记者致电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称:“一直在推动这件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是必须要发给村民的,什么时间发放需要再等等。”
同日,记者致电城阳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建议记者“询问夏庄街道经管站”。夏庄街道经管站工作人员则告诉记者:“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已发到社区了,建议到社区居委会直接询问。”当记者致电刘家营社区工作人员时,得到答复却是:“不知道这件事,没看到这个证。”然后,该工作人员挂断了电话。当记者再次拨打电话,无人接听。随后,记者致电另一位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得到的说法是“什么时候发放,我也不知道”。他同时建议“到夏庄街道经管站索要结果”,并称“以后不要再来询问,我不知道这件事”。
“社区居委会一直拒绝正面回答这件事。我们了解到,可能因前期刘家营社区涉及项目征地,要对居民承包地等信息进行核对。8个多月了,他们至今也没有给出发证的确切时间。如果是信息核对,为什么社区不能和我们说一声,而是以‘不知道’来敷衍我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村民告诉记者。
记者离开刘家营村时,张勇拿出一份记录,上面保留着他从6月开始每次向相关部门咨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时的记录,咨询过的部门、负责人及电话、答复内容详细在列。截至11月,这样的记录已有41条。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邱 正
记者点评
让农民吃上这颗“定心丸”
刘家营村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发证经历,可以说是“上热中温下冷”的典型案例。这一“冷”就是8个多月,被村民视为“命根子”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至今还没发到村民手中。
关于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的发放,各级部门都有明确规定。如何将这本证实实在在地送到农民手中?遇到农民没有拿到证的难题时,相关部门需要有“一竿子插到底”的实干精神,破除基层的“寒冰”,用实际高效的工作作风维护农民的利益,守护农民扎根土地的热情。
确权,让农民的承包地有了身份证;颁证,让农民吃上了“定心丸”。这样的“定心丸”,不能悬在相关部门的“口中”,而要落到农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