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观海新闻8月13日讯 近日,平度市委副书记,市长张宏业做客民生在线直播室,围绕“增进民生福祉 共建幸福平度”主题与网民进行在线交流。
民生观察员:就业稳则民心安,而乡村振兴更是关乎城乡协调发展和百姓美好生活的大事。平度市作为农业大市,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创优和美乡村建设等方面有哪些举措?
张宏业:好的。正如您所说,平度在乡村振兴方面有基础、有优势,可以概括为“54321”,也就是粮食总产占到青岛的五成,蔬菜占到四成,果品三成,肉蛋奶两成,同时也是全国唯一粮油肉果总产都跨入百强的县市。近年来,我们坚持用好“千万工程”经验,着力塑品牌、创示范,系统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一是坚定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粮食年产量稳定在30亿斤左右,每年可为全国人民平均每人供应2斤粮食,连续13年获评“全国超级产粮大县”,12年蝉联全省产粮大县“冠军”。在具体工作中,我们也总结了一些经验和做法。比如,大力推动种业振兴,依托山东首家粮食院士专家工作站和超长期种质资源库,培育青农6号等10个优质小麦品系,在黄淮海流域推广种植面积超过200万亩。积极推行“合作社+农户”的托管种植模式,相比传统个人种植,亩均可增产10%左右,每亩小麦可节支增收252元、玉米可节支增收340元,稳定粮食生产同时,进一步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
二是发力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以“链主企业+产业集群+数字赋能”为核心,积极培育壮大粮油、畜牧等百亿级产业链。目前,全市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66家,2024年实现营收371亿元,5家企业入选中国农业企业500强,像天祥“喜燕”花生油、五得利面粉、波尼亚火腿等产品畅销全国。同时,深挖“土特产”潜力,按照“产品可溯、品质可控、品牌可信”标准,系统整合马家沟芹菜、大泽山葡萄等20种国家地标农产品,打造“平度优农”区域品牌,先后亮相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大湾区对接会等展销活动,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基础和丰富的资源禀赋,我们成功入选创建青岛唯一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园区项目全部建成后,可带动周边8万余名农民增收。
三是高质量推进和美乡村建设。乡村建设,归根结底是让老百姓生活更舒心、更有获得感。近年来,我们下大力气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累计打造了20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了4500公里四好农村路,990个污水治理村庄长效运维。尤其是去年通过攻坚,177个单村供水村庄联网并网,62个未通自来水村庄通水销号,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此外,我们在前期打造“印象大泽”、崔家集“向阳红”两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基础上,今年,“幸福蓼兰”又成功争取青岛唯一的省级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激励性名额,“新河‘编艺侨乡’”入选青岛市第二批乡村振兴片区建设名单,努力为青岛市加快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先行区创出典范、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