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2021年1月23日11版
碧海潮生是故乡 --青岛100个故事连环话
第五部分·美丽乡村
103
玉皇庙村:绿水青山,留住乡愁
胶州市玉皇庙村,因村东的胶北玉皇大帝庙得名。资料显示,玉皇大帝庙始建于唐朝初年,玉皇庙村由此得名。该庙于2009年4月重建。玉皇庙村生态优美,每年正月十六、三月初三、六月初六、九月初九逢庙会,吸引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祈福。新时期以来,玉皇庙村结合人文优势、文化底蕴和红色传承,已经逐渐发展成风格独特的乡村生态旅游村,跻身“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之列。如今的小村,屋舍俨然,灰瓦白墙,四合院、竹林、花木构建了北方村落美学,让人大有“村桥原树似吾乡”的熟稔感觉。
玉皇庙村村景一角。
玉皇庙村堪称民俗文化的宝库。胶北玉皇大帝庙距今有1300多年历史;庙宇分东西两部分,东部为殿宇,西部为洪福寺。每年正月初九“玉皇诞”庙会是传统文化盛会,庙会其间举办放生祈福、猜灯谜、舞龙狮、踩高跷等活动,凝结着“老胶州记忆”。捏泥人、民间剪纸、胶州小吃、原味老茂腔等活动构建了悠远绵长的庙会特色文化。村里一口王母井,也与玉皇庙形成了奇妙的对称,王母井清挖时还出土了一尊唐代药师佛,更给它增加了一抹传奇色彩。
虽是一个小小的村落,玉皇庙村却聚集了多个传统文化博物馆、国学传承场馆等文化场所。尼山书院玉皇庙村分院吸引了众多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经典讲授、国学诵读等活动丰富多彩,而剪纸艺社则让游客见识了胶州剪纸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的魅力。胶州剪纸大致分为单色剪纸、活动剪纸、彩色剪纸、贴彩剪纸等门类,在玉皇庙村的七仙女剪纸艺社,观众可看到众多剪纸艺术精品,体会剪纸从方寸之间到巨幅尺寸不同的工艺魅力。
村中隐藏着一座小小的“胶北民俗博物馆”,陈列着以前村民们生活中的实用物品,斗、斛、泥盆、泥罐、装粮食用的泥缸以及老纺车,展现旧时生活风貌。进门影壁上画着“扬州八怪”之一高凤翰和著名的胶州蛋壳黑陶的形象。出身胶州高氏的高凤翰是清代扬州画派的重要人物,晚年他归隐故里,在他的画作《博古图》里描绘了胶州三里河的陶罐,学者由此判断胶州必有一处远古社会文化遗址,果然,考古工作者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在胶州发掘了大量文物,其中薄胎高柄杯最薄至0.3毫米,被称为“蛋壳陶”,玉皇庙村民俗博物馆照壁上以高凤翰、蛋壳陶代表胶州文化风物,眼光独到。村里另一座传统手工工艺馆里,还展示了胶州一绝“扑灰年画”的制作过程,玉皇庙村活跃着多位绘制扑灰年画的民间艺人,他们用细腻精妙的笔触展现吉祥祈福的内容。
古意盎然的村落里,也有铭记先烈、展现风雨历程的思想教育基地。从玉皇庙村走出的乔继周原任胶县(胶州市前身)副县长等职,离休后回村务农,他的廉洁之风和深厚乡情备受村民尊敬,如今他的三间老瓦房被辟为民间纪念馆,成立了“玉皇庙村革命教育基地”和“玉皇庙村展馆”,成为了解玉皇庙村的重要去处。距离这简朴的农家小院不远,一座“胶高魂”雕塑矗立在“胶北革命历史纪念馆”前。这座纪念馆建立在玉皇庙战役遗址上,占地面积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3平方米,展馆中230余张图片全景呈现了胶州胶北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历史,展示了冷恩成、孙兰芝等先烈事迹。玉皇庙村在抗战期间一直是游击战根据地和战略高地,如今它也是红色革命教育的重要基地。
胶州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而玉皇庙村集中体现了胶州的人文优势和乡土文化特色,村落生活里处处洋溢着盎然生趣。“一轮磨古法豆腐坊”出品的卤水豆腐古法制作,味道醇厚,称得上是“一轮磨上流琼浆,百沸汤中滚雪花”。玉皇庙村原来就是享誉乡里的香油村,在传统食品工艺展馆里,老师傅现身说法,从芝麻浸泡、炒制、研磨到出油一丝不苟,满街飘香。大街上四十多口白底蓝花的大瓷缸,缸中栽种着的荷花、莲花争奇斗艳;游人穿行在玉皇庙村里,体验着美景、美食和人文之美,感受着村居生活对内心的唤醒和共鸣。(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米荆玉)
104
凤凰村:
看见600年前南北交融的村居风景
四梁八柱、斗拱灰瓦的明清古建,路旁镶嵌有碎石花墙的青石小巷,在位于青岛即墨区金口镇的凤凰村,依稀仍见600年前迁居至此的房氏族人依习俗兴建的村居风景。这里至今完好保存着60余处明清古建筑,包括超过300年树龄、22米高的银杏树。
凤凰村居一角。
据《房氏族谱》载: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房氏由云南乌沙卫“歌乐屯”至此立村。此处有一条古阡(古时田野间的小路),因地处古阡之北,故称北阡。北阡屯系明朝雄崖所所领八屯之一,房氏应是北阡屯的军户。在此村北还曾发现大汶口文化时期遗址,说明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已有人烟聚落。1946年,北阡分为两个村,以河为界,河北沿用原名,河南因靠近凤凰山,改名为今天的凤凰村。
凤凰村的60余处古建中,清代建筑就有56处之多。这里的建筑主要源于闽浙一带的建筑风格,屋顶一般有梁柱支撑,斗拱用来平衡协调;建筑材料多为紫杉木、青砖、灰瓦。部分按照庄园布局建造,街巷宽阔整齐,古巷道两侧房屋的墙壁,用不规则的石头打磨镶嵌,据说还用糯米来填缝……呈现别致的乡村风貌。
凤凰村街景
这些建筑中,房辉、房格、房栋庭、房枫庭等声名显赫的房氏族人故居保存尤为完好。房辉,就是《即墨县志》中所载的房晕,房氏五世,清康熙时的岁贡生,他曾任湖北保康县知县。他的老宅,已有300多年历史,是凤凰村现存老宅中最古老的一座;房格,房氏九世,清雍正年间太学生;房栋庭,房氏十一世,清道光年间太学生。自幼勤奋好学,应举不中,遂就商,性情直爽慷慨,多见义勇为之举,商海乡间,声名翕然,晚年创修房氏族谱,倡捐经营房氏公产,修缮房氏宗祠,为凤凰村房氏家族承前启后之表率人物;房枫庭,房氏十一世,清道光年间太学生。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捻军东掠即墨,奋起抵抗,不屈遇难。平乱后即墨县奏请晋加二品,诰封武功将军……凤凰村房氏家风中有一祖训:“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
步入今天的凤凰村,厚重家风、先人旧事,依稀存续在村居的景致中。约12000平方米的明清建筑群落,建筑之间的小巷胡同清幽,精致的细缝花墙、木榫卯的精密架构,古朴的垂檐瓦脊、象形取意的砖石雕刻……俯拾皆是。看似远僻的凤凰村,缘何会有如此殷实而不雷同的景致?这与盛于明清的金口港密切相关,借助港口,这里的先民把北方的土特产贩运到南方,也把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景带了回来。在房格故居中,一棵拥有250年历史的珊瑚冬青树见证了曾经的繁华,这棵主要生长在川湘等地的古老植物,和先民们一起,北上至此,交融共生。
村内的古建筑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依照官品等级建造,现在数来,就有二品官员住宅7处,九品以上官员住宅20余处。这也难怪,据说在清朝二百多年间,从这里走出过56名太学生,1名岁贡生,1名武举,8名庠生,有35人为官出仕或受朝廷褒奖。在学而优则仕的封建社会,一个远离政治中心的海边村落,如此出众,实属鲜见。
凤凰村口牌坊
凤凰村经600年沧桑,形容依旧。说到此就不得不提及当地对于历史文化风貌保护的关注。据了解,凤凰村现在是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传统村落、省级旅游特色村、青岛市乡村旅游特色村。按照凤凰雄崖生态休闲区的规划部署,当地对它的保护开发,一直秉持最小干预、修旧如旧的原则,保护先行,对村内所有古建筑进行了普查摸底,登记在册,并统一进行保护性修缮;而在文化旅游生态建设的推动下,刘家油坊、房家磨坊、封缸老酒厂等一批优质特色项目脱颖而出,让前来探寻历史印迹的市民游客品尝到地道的老传统和老手艺。不仅如此,凤凰山上的农业观光采摘,金口镇范围内的卧牛山红杏、金浩葡萄、垒里树莓、东街苹果等优质农业项目,也都与古村落的保护开发联动,由此形成了区域文旅产业良性发展的格局。(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 魏)
105
雕龙嘴:白云深处有人家
“要看山海景色美,请到崂山雕龙嘴”一句流传许久的顺口溜,足见雕龙嘴这片山海村落在崂山之景中的独特魅力。雕龙嘴社区位于崂山区王哥庄街道,至今已经有近400年历史,居民最早是从云南、山西等地迁徙过来,有于、朱、林、姚等姓氏,以于姓人家居多。这里三面环山、东临大海,西接华严寺,北邻仰口游览区,堪称山海奇观。
俯瞰雕龙嘴。(纪春章 摄)
“雕龙嘴”以地形得名,站在高处俯瞰,海岸处有一岬角深入海中,悬崖下插大海,岩石颜色赤黄,形似龙头。不远处的海面上,有一大圆石,酷似骊龙颚下珠,此石名为“钓龙矶”;危岩顶部的古朴树,像极龙须。每遇潮来,洪涛波荡摇摇欲飞,云雾缭绕,远看犹如巨龙在戏珠,雕龙嘴村由此得名。如此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雕龙嘴美不胜收,更是崂山山海生态的绝佳代表。清代莱州举人林钟柱的五言诗《雕龙嘴望海》里,就曾提及雕龙嘴的奇观:“一碧茫无际,横空波浪悬。身前仅有地,眼外竟无天。风急帆樯没,沙平与屿连。不知徐福去,是否返楼船”。
雕龙嘴社区的民居,延续着青岛著名的红瓦房景观,从半山腰一直到海边,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在密密的果树林木掩映下,露出点点红瓦白墙。这里奇峰突兀、白云缥缈、青翠照眼;远望山海相拥、是观日出的绝好位置。雕龙嘴河流经村前,为季节性河流,水质甘洌。社区渔业资源丰富,近海中盛产鱼虾蟹海蜇等,成为居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雕龙嘴旅游资源丰富,在雕龙嘴社区的山上,一条狭长的山涧,被当地人称为“地上银河”,不过,这里最有名的景点当属白云洞。《崂山志》载,白云洞是天然石洞,南向,由四块巨石架成,左青龙石,右白虎石,前朱雀石,后玄武石。洞额镌“白云洞”三字,是清代翰林尹琳基题写。洞旁是清初重建的道观,亦名“白云洞”,庙内建有新式楼房,叫“迎宾楼”;还建有古朴典雅的青龙阁,站在这里可凭眺远景。在白云洞,清代诗人王大来曾经作诗:“独坐白云洞,山曲且闲步。萧萧修竹林,泉声在何处。欲下东山巅,飘然入烟雾。俯瞰大海波,咫尺迷云絮。但闻风涛声,势作蛟龙怒。行入山下村,始见村边树。不辨雕龙嘴,道人导我去。”
雕龙嘴的居民们至今仍保持着最淳朴的劳作习惯,日常劳作主要以渔业为主,农业为副,还有不少居民开始搞海珍品养殖。每年春天,鲜嫩的崂山春茶迎来采摘季节,社区中茶园众多,呈梯田状分布,山上的茶园里,人们在一捏一提间采下被山间雾气滋养的嫩叶,制成远近闻名的崂山春茶,再用雕龙嘴的水冲泡,清香四溢醉人心脾。经过多年的发展,雕龙嘴社区已是著名茶乡,山海茶飘香,让这里别具韵味。同时,这里还是著名的长寿之乡,村里有很多长寿老人。
自2000年以来,雕龙嘴社区开始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堪称青岛最早的一批乡村旅游“网红村”,居民开起渔家宴,游客在这里品尝正宗的海捕海鲜,山野菜,茶香宴,旅游业成为富民增收的重要方式。近年来,一间间精品民宿也开始运营,让这里的旅游体验更加丰富。“莫道云深不知处,白云深处有人家”,作为知名的特色旅游村,雕龙嘴正呈现出越来越厚重的感染力和崂山文化的独特品位。(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马晓婷)
责任编辑:李婧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