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4月22日迅 在位于崂山区金家岭金融区核心地段的和达秦岭路17号项目,8000平方米工地基坑上空架起的巨大绿色“天幕”,十分引人注目。值得一提的是,这个可远程遥控移动的建筑工地防尘系统,是青岛首个运用绿色天幕创新防尘的案例。
整个“天幕”防尘网宛如一个巨型“遮阳伞” 。
记者在现场看到,21幅大跨度的防尘网横跨百余米的大跨度深基坑,覆盖了整个土石方施工地块,防止施工产生的沙尘向外界扩散。与此同时,天幕钢丝绳上的众多喷淋设备喷洒着水雾,打湿空气中的沙尘,犹如给工地“淋浴”,这是防尘的第二道保险。整个防尘网宛如一个巨型“遮阳伞”,建筑工人们在绿色“天幕”下和水雾中穿行、作业。
“根据扬尘治理要求,我们结合工程周边环境复杂、裸土面积大、易扬尘工序多等特点,对防尘系统进行了技术革新,同时还可远程遥控其展开和收缩。” 中建八局发展建设有限公司科技部经理王立彬告诉记者,此次投用的“天幕”系统兼具防尘、降噪、遮阳、降温、照明等功能,由支撑钢结构系统、传动系统、开合系统、伺服平衡系统、阵列喷淋系统、LED照明系统、动力及照明电力系统,共七个子系统构成,包含了21幅可自动独立开合的特制防尘天幕网索,11道阵列喷淋管和10道LED照明灯带。
众所周知,建筑工地的扬尘有约八成来自土石方施工阶段。“以往都是人工将绿色密目网铺设在基坑内的裸土区域,由于渣土车反复地碾压,因而密目网需隔几天更换一次,费材费力,而且污染土壤。”据王立彬介绍,如今有了“天幕”系统便可实现一步到位,完美解决了施工和盖网之间的冲突问题。据悉,与传统的施工作业相比,绿色“天幕”能够减少85%以上的扬尘,加上立体围挡、雾炮车等,基本实现所有扬尘不出工地。
在成本方面,这一智能化工地“黑科技”也备受建筑企业追捧。王立彬给记者算了笔帐——以此工程为例,基坑开挖和地下室施工周期大约540天。按照传统人工铺设密目网4天换一次计算,一共需更换135次,材料费市场价共计62万左右,除此之外还有人工费20万,也就是说传统人工铺设的总费用将近百万。而“天幕”系统一次成型,无需后期频繁更换,成本算下来和以往持平,甚至还有减少。
据悉,和达秦岭路17号项目由中建八局发展建设公司承建,建筑面积15.05万平方米,建筑海拔高度212米,是崂山区在建项目“第一高”,工程基坑开挖深度20米,目前项目正在进行土石方开挖与基坑支护施工。据王立彬透露,下一步团队还将对“天幕”系统进行改良,使其能够实现垂直方向的开合,进而在塔吊安装后的地下室施工阶段也可使用。
据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建管中心副主任孙雷介绍,今年以来,我市严抓建设工地扬尘管控、严把工地开复工关,积极应对沙尘等不良天气,持续巩固打赢蓝天保卫战工作成效。通过大力推进智慧化工地建设等创新措施,在扬尘治理方面引导企业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切实把建设领域生态环保工作落到实处,在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发力打造“智慧住建”标杆,进而助力“数字青岛”建设,打造更高水平的智慧城市。(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王冰洁)
责任编辑:王逸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