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挂牌运行以来,扎实推进106项试点任务,在吸引外资、金融开放创新、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探索中日韩合作新模式等方面交出亮眼“成绩单”
青岛片区耕耘一年,“试验田”里收获颇多
■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
吸引外资
今年1至7月份,青岛片区新增外商投资企业73家,实际到账外资2.64亿美元,同比增长79.6%;青岛片区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15.8亿元,同比增长4倍;冷链进口11万标箱、同比增长52%。
金融产业
截至7月底,青岛片区新引进金融项目共计134个;开展全国首笔中国—新加坡货币互换项下新元融资业务;中欧国际交易所在中国设立首个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落户;完成全国首票20号胶期货保税交割。
海洋经济
聚焦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青岛港自动化码头十大创新技术中8项为全球首创;完成国内首票舱单状态下无须报关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通关时间比韩国釜山港节省约1.5天。
中日韩合作
建设日本“国际客厅”,启用当天落地重点项目20个;上半年引进日韩外资企业12家;开通“日韩-缅甸”海转陆过境业务;开通中日韩快速通关绿色通道,通关时间、企业成本大幅降低。
8月31日上午,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一周年建设总体情况。山东自贸试验区三个片区中,青岛片区面积最大,承担的试点任务最多。挂牌运行一年来,青岛片区扎实推进106项试点任务,聚焦贸易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等优势领域,大力开展首创性、差异性、集成性探索,制度创新取得积极成效,较好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的作用。
打造吸引外资主阵地
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一年来,青岛片区加快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打造吸引外资主阵地。
青岛片区全面推进自贸试验区“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破解“准入不准营”难题。取消“石油成品油批发经营资格”审批后,青岛片区新注册油品贸易企业152家;食品经营许可(仅限预包装食品)由审批改为备案后,新注册食品经营企业736户。
青岛片区在全国首创“一证(照)通”改革,59类办理高频行业率先纳入改革范围,行业申办材料减少35%,审批环节减少56%,承诺时限缩减32%。在全国率先上线企业设立智能登记系统,企业设立实现全程零跑腿、零见面、零人工干预。全面落实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落户山东自贸试验区首家外商独资旅行社,落户青岛市首家合作制公证机构。
一系列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使市场主体活力更加凸显。今年1至7月份,青岛片区新增外商投资企业73家,实际到账外资2.64亿美元,同比增长79.6%。
自贸区的设立,以贸易自由化、便利化为主要目的,青岛片区也在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上不遗余力。一年来,青岛片区巩固提升青岛口岸棉花、原油、橡胶进口全国第一大口岸优势,不断创新监管模式,推动大宗资源性商品发展更进一步。
服务油品进出口方面,青岛片区在全国首创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新模式,有效降低了国内炼化成本,保税原油混兑调和业务量已超过100万吨;实施成品油出口“边装边检”,单批缩短通关时长2个工作日;实行进境保税船用燃料油“仅备案,不施检”账册管理模式,单批压缩通关时长48小时;采用“云计重”快速鉴定新模式,实现计量“零待时、无接触”, 每年可为企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800万元。
服务棉花进出口方面,实施棉花“集成查检”,利用智能化手段将查检过程从2-3天缩减至2-3小时,每年为企业节省费用500万元。
服务铁矿石进口方面,建设集约式集装箱矿石查检场地,每个集装箱节约成本近300元;实施矿石“船船直转”不落地转运,每船直接减少港口搬倒费用10万元;实施保税铁矿混配业务“随卸随混”,混矿效率由3500吨/小时提高至4200吨/小时。
此外,青岛片区根据疫情带来的新形势,大力培育外贸新模式,取得良好效果。今年1至7月,青岛片区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15.8亿元,同比增长4倍;冷链进口11万标箱、同比增长52%。
金融产业获突破发展
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
自贸区是我国金融开放创新的试验田。青岛片区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推动金融产业有了突破性发展。截至7月底,青岛片区新引进金融项目共计134个。
一年来,青岛片区开展了全国首笔中国—新加坡货币互换项下新元融资业务;中欧国际交易所在中国设立的首个资本市场服务基地——中欧国际交易所中国(北方)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落户片区;完成全国首票20号胶期货保税交割;推出基于关税大数据的线上融资产品——关税e贷;首个财金平台经济项目投入运营;山东自贸试验区首家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QFLP)落户;成立了青岛跨境基金中心,首支50亿元规模基金顺利落户。
青岛片区聚焦高质量发展海洋经济优势领域,正在打造东北亚航运枢纽。聚焦世界一流海洋港口建设,青岛港自动化码头运用十大创新技术打造世界一流智慧码头,其中8项为全球首创,为全球港航业贡献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国模式”“青岛方案”。
此外,青岛片区首创自动化码头无人卡口监管模式,闸口通行效率提高108%;首创生物样本进口“清单式”监管创新模式,实现“一次办理,全年许可”;首创货物储运状态分类监管新模式,库容率平均提升30%以上,物流成本平均节省15%;完成国内首票舱单状态下无须报关的国际中转集拼业务,通关时间比韩国釜山港节省约1.5天;首创海铁联运货物“全程联运提单”,依托海运提单的完备功能,形成“一单到底+一票结算+一次委托+一口报价”的“一单制”模式,上半年实现全程联运提单出口4204标箱、进口3217标箱。
贸易转型升级方面,青岛片区不断探索创新,“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模式”“进口大宗商品重量鉴定智慧管理”两项创新举措已完成总署备案,正在稳步推进试点工作。
企业集团加工贸易保税监管模式,主要是指以加工贸易企业集团为单元,在集团内部企业间实施保税货物的存放、流转、使用等全方位的便利化措施。该模式突破了以单一合同或单一企业为单元的传统加工贸易监管模式,将同一集团下的多个企业视为一个整体进行监管,打破了以往保税料件无法在企业间流转的障碍。目前,该创新举措正在全国9个直属海关扩展试点。今年以来,海信集团等企业已陆续在集团内开展料件调拨业务,涉及保税货物11587吨,累计为企业减少资金占用2891万元。
探索中日韩合作新模式
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
青岛与日韩两国地缘相近、人文相通、经贸往来密切,日韩是青岛对外开放的重点方向,在青岛对外开放格局中地位重要。深化中日韩区域经济合作,是山东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的重要部分,也是青岛片区重要的差异化发展方向。
一年来,青岛片区充分发挥对日韩得天独厚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贸易投资和人文交流优势,推进区域合作交流便利化、拓展多领域经贸合作空间等,探索中日韩国际合作的新路径、新模式、新机制。
搭建经贸合作发展平台。建设日本“国际客厅”,启用当天就签约落地了三菱日联银行等20个重点项目;引进了中日经济文化学会、青岛-日本企业家联谊会秘书处等15家第三方合作机构;举办科创中国“技贸通”重点日本项目线上路演等3场招商宣传推介活动。上半年通过“云招商”“跨境审批”引进日韩外资企业12家,开通“日韩-缅甸”海转陆过境业务,“齐鲁号日韩陆海快线”等服务实现班期化、常态化运营。
建设“中日韩消费专区”。借鉴日本“六本木新城”模式,积极打造“一心一港一城”的中日韩消费专区。其中,跨境电商体验中心已开业运营、线上商城试运营,每位消费者可享受到“单笔不超5000元,全年26000元”的免关税跨境电商政策红利;日韩服贸港将于年内建成20万平方米商业载体,已与无印良品等60多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日韩商务城规划面积4平方公里,将建立多元咨询服务、跨境服务贸易、文娱产业、国际商务区四大功能板块,目前正在进行概念规划编制,年底前完成1000万平方米载体规划设计。
深入推进区域合作交流便利化。青岛海关与韩国釜山海关相互给予AEO企业降低查验率、优先通关、简化单证审核等通关便利措施,目前青岛片区已拥有高级认证企业9家,一般认证企业22家落户;开通中日韩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对于进境冰鲜水产品实现检疫审批全程电子化,进口商实现“零跑腿、无纸化、信息化”办理检疫审批。对进口的冰鲜水产品提前做好审核工作,货物到港后做到“即审即放、即查即放”;采取“电讯申报、无疫通行”监管模式,通关时间由入境90分钟、出境60分钟,缩至15分钟,大幅降低企业成本。
据悉,青岛片区将抢抓中日韩自贸谈判进程加快的战略机遇,持续把提升对日韩经贸合作水平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重要突破口,不断扩大与日韩地方间的双向贸易投资合作,争取在三国地方经贸合作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
下一步,青岛片区将继续围绕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聚焦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发展海洋特色产业和探索中日韩三国地方经济合作等主攻方向,大胆试、大胆闯、自主改,加快推动对外开放新高地建设,为全省、全国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创新经验。(青报全媒体记者 王 凯/问 孙进涛/图)
责任编辑:张慕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