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古典 “踏春寻梅”
青岛籍音乐人张宁专辑《寻梅记》塑造“新国潮音乐”
“国潮”可谓近年来最火的音乐概念。从周杰伦《娘子》到后来的“中国风”“古风”发展到“国潮”,中国民乐、戏曲、曲艺一路尝试与电子、说唱、民谣相结合,诞生了2021年爆款综艺《中国潮音》,也让观众对张尕怂《没有黄河我活不下》、唐伯虎《新梅花三弄》等作品印象深刻。
3月4日,青岛籍音乐人张宁专辑《寻梅记之林中戏》正式发布,首批上线三首作品,未来还将以每周五推出三首的频率推出六首歌。作为这出大戏的“第一折”,《寻梅记之林中戏》初步展开了“小梅”与杨公子、禄儿等角色的人生交集,将戏曲念白、曲牌体结构与吉他结合,为乐迷贡献了全新的听觉体验。
发行人傅彤表示,《寻梅记》在当下的音乐语境里与众不同,“所谓国风作品往往以当代音乐为根基,加上戏曲元素;而《寻梅记》的手法使用现代音乐规律,形式上虽然有吉他,但同样也忠实地遵循着传统艺术的自身规律。”在首批乐迷听来,《寻梅记》带有宋代的美学、《红楼梦》式的宏大架构,而张宁团队也在寻找合适的戏曲演员加入,通过舞台形式将这一具有中国式音乐美学的作品完整展现。
如何定义《寻梅记》
作为与“逃跑计划”“黄粱公主”等同时代的青岛籍音乐人,张宁多年来在北京潜心音乐创作,《寻梅记》也是他将戏曲艺术与现代音乐结合的第一个硕果。傅彤介绍,《寻梅记》与其他唱片不同,先有完整而宏大的小说,后有音乐创作。早在两年前,圈内音乐人中间已经流传《园会》,这支让人惊艳的作品也是《寻梅记之林中戏》专辑的第一首歌。“《寻梅记》不是‘赶考书生后花园遇见小姐’的故事,它可以说是‘两个梦之间的碰撞’。”在傅彤看来,《寻梅记》模糊了时代背景,以古典戏曲的内核映照现实。
从中国风、古风到国潮,当下流行音乐对中国元素的借鉴、融合越来越着力。然而张宁有着自己的理解:“一些国风作品其实无形中以西方的视角来做音乐,如果去掉戏曲腔,就是西方流行音乐,跟中国传统文化没有太大关系。在我看来,《寻梅记》与具体的某个戏种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找到中国人的视角,找到根源。”另一方面,他也警惕现代人在面对传统艺术时的傲慢之心,“传统和现代结合,一定要尊重它的艺术规律。你把玻璃珠和鹅卵石掺和在一起,掺和再紧密也能分离出来。而咖啡豆浆搅匀了,舀出一勺分辨不出来,这才叫融合。”
“张宁从小就喜欢戏曲。过去做乐队巡演时,结束后他往往一个人去戏院看戏,也喜欢给我们分享戏曲作品。”傅彤认为,《寻梅记》系列属于独一无二的创作,“这是国内音乐史上绝无仅有的作品,这个作品的演绎不仅需要吉他等乐器,还要找旦角、丑角一起演绎。” 在《说唱脸谱》《One Night In北京》等歌曲里,歌迷熟悉了戏曲跟音乐结合的独特魅力;而《寻梅记》更进一步,用长期于传统艺术中吸收的艺术规律演绎现代音乐作品,吉他更是营造了既现代又迷离的音乐氛围,“业内对这张唱片给予高度评价,我们不期望它一炮而红,而是想做一个持久的艺术推广。”傅彤表示。
如何理解《寻梅记》
《寻梅记之林中戏》只是“寻梅记”系列首个作品,按照预想,章回体小说《寻梅记》会推出多张唱片组成的“大部头”,“从戏剧来说,《寻梅记之林中戏》只是一折戏,就好像《起解》是《玉堂春》的一折戏一样。《寻梅记之林中戏》总计九首歌,它们连起来可以做成一首歌,就跟平克·弗洛伊德的《迷墙》类似。《迷墙》可以拍一部电影,《寻梅记》也可以排一出戏。”张宁希望将戏曲的韵律之美传递给乐迷,“流行音乐的专辑不会太长,但是戏曲里某些表达会使用较长的篇幅,要耐着性子看完,你会发现特别美好的东西。像是茂腔《赵美蓉观灯》,赵美蓉从家里走到婆母家就足足唱了20分钟,其实这段路跟情节没太大关系,却是整出戏的‘戏核’。《寻梅记》里人物在花园里闹着玩,光是这一情节就唱了20分钟,就是为了表达戏曲的韵律之美。”
从2017年单曲《园会》面世,到2019年开始词曲创作,再到2022年正式发行,《寻梅记之林中戏》创作历程充满艰辛。目前张宁已经开始了下一张专辑的制作,“青岛的演出资源很不错,很多北京朋友感慨:青岛有这么多演出机构和舞台,原创乐队也这么多。”作为《寻梅记》的推广人,傅彤坦言这是一个长期项目,放在全国也是一个巨大的创新。在国潮音乐、国潮综艺盛行的当下,傅彤希望《寻梅记》早日展现独一无二的中国音乐魅力。(青岛日报/观海新闻首席记者 米荆玉)
青岛日报2022年3月7日10版
责任编辑:程雪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