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抗美援朝后勤老兵张树春日夜连轴转保障前线物资供应,军旅作家魏巍为他题字

2020-11-04 11:02 青岛早报  

70年前,他们肩负着人民重托,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最早“认识”他们,也许很多人是源于军旅作家魏巍的长篇通讯 《谁是最可爱的人》。1933年出生在山东的抗美援朝后勤老兵张树春,就是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之一。现在时隔70载,当他用颤抖的双手抚摸一枚枚用线仔细缝好固定的勋章;翻看魏巍亲自为他留下的字“光明无限,携手向前”时,老人用斩钉截铁的语气说道:“参加抗美援朝战役是我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指明了我人生的道路,更让我遇到了魏巍,这八个字激励我一辈子! ”

日夜不歇荣立“辛苦功”

1949年9月,年仅16岁的张树春在黑龙江牡丹江工作,1950年战争爆发后,他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 “很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要毅然参军,大家更多的是感到恐惧。 ”张树春告诉记者,而他就是想要和国家站在一起,“11月我们到达了丹东,11月15日跨过鸭绿江,刚开始到部队后也有点害怕,子弹在头上嗖嗖飞过,但是很快就习惯了。我有地方上的工作经验,我一定要在部队把工作干好。”张树春对过往的一切印象深刻。

张树春到达部队后,被分到了邻近平壤的两个兵站,作为参谋长身边得力的参谋员,发挥着“大战军务参谋”的作用。 “那场战役是现代化战争,但是供应却很落后,可以说,谁的后勤保障好谁就能获得主动权。 ”张树春说,兵站的工作虽然平凡但是非常辛苦,每天天一黑,一列火车20多个车皮开来了,载满了米、面、罐头等各种货物和战备物资,大家需要立刻把所有货卸下来,然后再装到汽车上,运往前线。 “一定要保障物资当天来当天运到前线,把战士们的饮食供应好,我基本是一个月有半个月的时间是白天黑夜连轴转,另外半个月就天天上夜班,但是白天往往也有工作。 ”张树春无怨无悔地奉献着,把这份他口中最平凡的工作,付出了最大的辛苦和努力。

细心的张树春每天还要负责把所有物资运输、战争情况、损失情况等及时报告给参谋长,“我没什么光辉业绩,做的就是上下捋顺、左右协调的工作。 ”张树春常说自己很平凡,但这个老兵一生都在不辞辛苦地辛劳付出中。他回忆起那些战争的日子里最难忘的是,有一次因为太累甚至坐在车上时不小心睡着被甩到了路边,“后来我荣立三等功,这个功就是 ‘辛苦功’。 ”抚摸着一枚枚勋章,仔细的张树春早就用线一点点把它们缝在了泛黄的纸上,就像是将那段峥嵘岁月永远地印刻在时光中。

魏巍笔下“最可爱的人”

坐在记者面前的张树春,因为在战场上被炮弹声震伤,已经耳背了,近年来患上帕金森症的他,手也一直在颤巍巍地抖,但是当他念到《谁是最可爱的人》其中最熟悉的一段时,声音却是那样铿锵有力。 “亲爱的朋友们,当你坐上早晨第一列电车驰向工厂的时候,当你扛上犁耙走向田野的时候,当你喝完一杯豆浆、提着书包走向学校的时候,当你坐到办公桌前开始这一天工作的时候,当你往孩子口里塞苹果的时候,当你和爱人一起散步的时候……朋友,你是否意识到你是在幸福之中呢?你也许很惊讶地说:‘这是很平常的呀! ’可是,从朝鲜归来的人,会知道你正生活在幸福中。请你意识到这是一种幸福吧,因为只有你意识到这一点,你才能更深刻了解我们的战士在朝鲜奋不顾身的原因。 ”

《谁是最可爱的人》是著名军旅作家魏巍从朝鲜战场归来后所著的报告文学,影响了数代中国人。 “1953年1月我见到魏巍,当时他是跟随祖国文工团来到我们团,我们都非常激动,很崇拜他,我带他到各处了解情况,他也问了我很多团里的事儿和我们后勤兵的故事,我很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告诉他。 ”张树春回忆道,这些都成为了魏巍笔下富有生命力的题材。 “魏巍写出了抗美援朝战争最艰苦阶段的见闻,在前沿阵地采访的3个月时间,他亲眼看见了战士们杀敌的无畏,亲身感受了敌人重炮的轰鸣。 ”张树春说道,“只有踏过被炮弹深翻过的阵地,手握过鲜血浸透的泥土,才能写出前方将士的英雄气概,写出所有战士们最真实生动的形象,写出那样震撼人心的文字。 ”

魏巍曾说,《谁是最可爱的人》这个题目不是硬想出来的,而是在朝鲜战场上从激动的心里跳出来的。张树春告诉记者,战场上的所有战士们都是一样的英勇和顽强,值得现在的年轻人学习和重温,“我们的志愿军凭着一颗赤诚的爱国心和和平精神,凭着勇敢无畏的革命意志,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飞机大炮,战胜了武器装备、军事实力、综合国力远远高于我们的敌人。”1953年1月,张树春与魏巍临别前,怀着忐忑的心情请魏巍为他题字,没想到平易近人的魏巍很乐意地为他亲自留下了 “光明无限,携手向前”一行字和签名,“我很感动,一直珍藏着这个 ‘庆祝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二周年纪念册’,他的留言我也一直记在心中,这八个字激励了我一辈子。 ”张树春哽咽道。

张树春讲述与魏巍的故事

【传承】

一家三代都是军人

战争胜利了,张树春的高兴溢于言表,“没白来! ”尽管受过伤、也很劳累,但是他将这次参军的经历视为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指明了他接下来的道路。从部队转业后,张树春先后在哈尔滨直升机制造厂、螺旋桨厂等地工作,上世纪70年代来到青岛的前哨机械厂,隶属于航空部,一直到60岁退休。 “不管是在兵工厂还是军工厂,我干的工作都是与军队有关,做过团支部书记,也做过普通的工人和质检员,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对我来说就是不简单。 ”张树春把这样的精神和工作作风传承给了后代,现在他的儿子是炮兵,孙子是医务兵,“我家里三代兵!我培养和鼓励儿孙们到部队去。 ”这位老同志骄傲地、郑重地将这样的精神传承给了后代——“没有军队,没有巩固的国防,就没有一切。 ”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山河已无恙,今朝更自强。中国是个礼仪之邦,崇尚和平,但是对于战争,中国人民的正义之血流在骨子里,保家卫国的精神刻在骨子里。战争年代的事,对志愿军老兵们而言,不是战斗故事,而是真实的人生。他们多么希望,在曾经战斗过的地方,看看那些回不来的战友,告诉他们:我们胜利了,我们的国家现在富强兴旺,我们生活得很幸福。

跨越半个多世纪,曾经为沙场无怨无悔拼了命奉献的热血青年,如今已是胸前挂满军功章的耄耋老人。近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白发苍苍的老人挺直了腰板,脸上始终很平静,透露着无比的坚毅,临近采访结束时,张树春重复讲着,“我们国家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到强起来了,我们人民有了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说到这“三感三强”,他很满足,能够在自己的一生中将抗美援朝的精神传承给后代,能够在自己的一生中看到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忍饥受冻绝不退缩、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国家和平和人民幸福。(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 杨健)


责任编辑:单蓓蓓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