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小贴士
2步打开 观海新闻客户端
  • 点击右上角“…” 按钮
  • 使用浏览器/Safari打开

一碗稀饭透露情绪反应,也教你如何应对压力:不能改变他人,就要改变自己

2020-11-28 11:07 明白四达  

01

中午去食堂吃饭晚了些,免费的稀饭没有了。

因为我已经习惯了午餐来一碗稀饭,所以颇有些不适应,感觉不舒服。

接下来观察后来就餐者的反应,颇有趣味:

有人看到稀饭桶干净了径直离开吃饭去,有人站在那里张望等待,有人走去向服务人员反馈。

这些言行透露的是情绪反应,也反映出各自心理健康水平:

直接表达诉求的人心理健康,压抑情绪嘴里嘟囔不停的心理不健康,如果出现打人骂人付诸行动者那就是心理不正常。

稀饭没有了这类小事情,不会让人当下的心理状态表现不正常,但是健康不健康的区分还是很明显的。

像我这类盼望“候补稀饭”赶紧端上来,同时嘟囔这么久了还没有端过来,就属于心理状态不健康。

都说“情绪是心理健康的晴雨表”,就是要通过观察情绪应对方式,来揭示不同心理健康水平。

02

接下来,想说的是压力源和压力应对。

没有了稀饭这个事情虽小,也是压力源之一,只要你感受到了不舒适,就有了压力感受。

压力是情绪的另一个说法,也是主观需要和客观事物关系的反映。

进一步说,压力感让我们感受到失控,就是主观需要没被满足的结果。

由此压力产生也分作两部分,一个是客观事物,也就是压力源,再一个是主观欲望需要,也就是认知模式。

由此压力应对也就是这两个途径。

一是改善客观事物,消除压力源。

本例的压力源很简单,就是稀饭没有了,解决之道是工作人员很快就把新烧稀饭端来了,也就解除了消极情绪,压力感解除。

可见,压力产生后首先是找到压力源,可以按照人际、家庭、职场作区分,然后尝试先改变压力源,缓解压力感受。

压力源的存在,让我们欲望失控和需要受挫,类似给了我们一个惩罚,这让我们很难受。

为此,一旦压力源去除后,相当于惩罚消失,给了我们负强化的感受,也就是积极情绪实现。

二是调整主观需要,认知多视角。

能改善或者直接去除外在压力源,当然是最好的方式了,这也是本能的改变环境方式。

比如,某些人让我们愤怒至极,我们希望他们“马上消失”,真能如此再好不过了,这就是消除压力源。

03

然而,理性告诉我们这种情况太少见了,压力源的消失这个情况有,但更多的是无法消化。

尤其木已成舟的事情,我们实际上无能为力去改变事实。

这时候就要选择第二方案,也就是改变我们心理需要,改善我们认知看法。

通俗的说法就是,“不能改变环境,就要适应环境”,“不能改变他人,就要改变自己”,“先同化再顺应”。

具体又有3个步骤,对照午饭没有稀饭这个事情,改变自己如下:

1、加强挫折耐受力。也就是进行感觉适应,面对压力或负性情绪,要有抵抗之力,如临大敌之际要稳住阵脚,兵临城下时候要忍耐坚守。

这就是老话,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2、调整欲望需要。多视角解释事情,把固执认知想法松动些,牢记任何事情都有无数种解决办法。

比如没有稀饭这个事情,可以接受各种可能,不喝稀饭也可以接受,最差情形也差不了多少。

3、采取有效行动。有忍耐性,调适欲望需要,接下来就是行动了,重要的不是什么行动最好,而是去尝试做些改变。

比如没有稀饭这个事情,有效行动包括表达诉求、换成喝热水、尝试不喝稀饭适应变化等等。

总之,压力出现,也是负性情绪的表达,涉及客观人事物和主观需要能动性两个因素,我们能改变外在人事物最好,不能改变的话就要迅速改变自己。

用这段著名祈祷词说,就是:“赐我一颗勇敢的心,改变那些能改变的;赐我一颗平静的心,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赐我一颗智慧的心,区分哪些能改变哪些不能改变。”

处理压力问题,就是先区分是否能改变环境,再进行理性应对。

你认同作者的观点吗?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种小事产生的情绪和压力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责任编辑:李慧

0
最热评论
热门评论
来说两句吧...
表情
相关阅读
template 'mobile_v5/common/wake'